惠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6 惠州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13063辆,比上年增长27.7%。其中,私人小汽车保有量63331辆,增长29.5%,当年新入户私人小汽车16234辆,增长17.6%。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4.97亿元,增长11.2%。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27.47万户,年末达到160.59万户;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含卡)57.83万户,年末达到260.23万户。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73.22万户。

2005年,城区220千伏仰天输变电工程、500千伏博罗输变电工程等一批电网项目建成和投入运行。至年末,全市110千伏以上主变容量达1075万千伏安,拥有500千伏变电站3座。

九、金融和保险

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3.95亿元,比年初增长15.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1.78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09.44亿元,比年初增长8.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67.23亿元,比年初增长5.6%。

全市各保险公司保费年收入合计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7.83亿元,增长15.7%;财产险保费收入3.06亿元,增长40.7%。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合计3.37亿元,增长34.7%。其中,支付人身险赔款1.83亿元,增长67%;财产险赔款1.54亿元,增长9.7%。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5年,全市考入大专以上学生11534人,比上年增加1064人,增长10.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7.2%;初中毕业生(包括了升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升学率71.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99.9%。

2005年,全市共申请国家专利项目1041项,获授权项目651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完成661亿元,科技贡献率达52.1%。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41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文化事业馆(站)89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频道5套,电视频道6套,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2%和96.7%。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6.38万户,娱乐歌舞厅257家,网吧232家。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752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04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622人,注册护士3872人。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83个,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乡镇72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61.6%。

2005年,全市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62枚。其中,获亚洲赛金牌3枚;获国家赛金牌4枚;获省赛金牌7枚。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馆数39个。全年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1场,参赛运动员25000人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70.69万人。人口出生率9.74‰,死亡率4.38‰,自然增长率5.36‰。

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7%和7.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和5.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32.1%、农村49.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017元,增长10.9%,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7%。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52.67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养老金社会化发放4.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5.13万人,增长11%,年末领取失业救济金892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6.73万人,增长33.4%。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2.8亿元,增长15.3%。全市符合低保标准的40234名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城镇达100%,农村达96.7%,农村纳入五保对象7368人的五保供养全面落实。

十三、城市建设

2005年,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主干道,惠阳区和大亚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快,惠城区完成了塘尾街等一批内街的改造,下角东江大桥建设、东新桥拆建顺利推进。至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136.3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57公顷;实有营运公共汽车696辆,实有出租小汽车975辆;实有铺装道路面积1075.8万平方米,铺装道路总长度814.50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372.4公里,排水管道长度862.72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99.5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20468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7463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1.4万吨,其中家庭用量10.3万吨。

十四、资源与环境

200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66.81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9.8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所占比重17.8%,工业用水所占比重15.4%,农业用水所占比重66.8%。

全市总用电量105.22亿千瓦时,增长17.5%。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1.86亿千瓦时,增长17%;工业用电68.07亿千瓦时,增长16.3%。

年末,全市共有工业环境监测站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生活污水处理率37.2%,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5.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9.1%;共有自然保护区24个,保护区面积15.8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59.9%;市区空气达到优的天数(国家一级标准)有242天,API指数(即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在23-74之间,总体城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东江干流水质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