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6 惠州市统计局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2.6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28.3万门,长途电话业务电路4.62万路。固定电话用户89万户,比上年增长20.9%;移动电话用户118.05万户,增长36.6%;无线寻呼用户8.53万户,减少58.8%。全市电话普及率73.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0部。互联网用户达到32.22万户,比上年增长近2倍。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1.23亿元,增长1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9.78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7.96亿元,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27.45亿元,增长13.7%;制造业零售额4.74亿元,减少26.3%。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商品丰富,成交额增幅较大。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6.04亿元,比上年增长9.9%。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1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出口总额58.9亿美元,增长20%,进口总额53.36亿美元,增长36.1%。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61亿美元,增长56%;“三来一补”出口11.7亿美元,增长5.5%;“三资”企业出口44.58亿美元,增长22.7%。

利用外资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578宗,比上年增加132宗,增长29.6%;协议合同外资金额15.46亿美元,增长15.3%;实际利用外资13.26亿美元,增长12.4%。截至2002年底,累计执行利用外资合同共7524宗,比上年末增加469宗,增长6.6%。

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605.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2%。接待过夜旅游者301.14万人次,增长21.9%。其中接待国际游客30.23万人次,增长8.9%;港澳同胞18.83万人次,增长3.5%;台湾同胞5.37万人次,增长5.3%。全年旅游总收入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国际旅游收入6404万美元,增长14.1%。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加大对金融的监管和调控力度,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5亿元,增长1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9.03亿元,增长1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9.11亿元,增长16.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6.01亿元,减少6.1%;中长期贷款余额107.18亿元,增长62.8%。全年现金净回笼8.14亿元,比上年多回笼2.99亿元。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各类保险承保总额7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9%。保费收入5.83亿元,增长3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4亿元,增长13.6%;人身险保费收入3.49亿元,增长61.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99亿元,增长27.6%。其中财产险赔款1.3亿元,增长27.5%;人身险赔款及给付0.69亿元,增长27.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力量有所增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列入市以上星火和火炬项目2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代理专利申请708项,获授权专利443项。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1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96万人,增加0.3万人。全市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科技机构28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47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76人;科技经费总收入2493万元,科技经费支出1801万元。全年新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4份,合同金额1515.75万元。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0亿元。群众性科技活动活跃,全年参加科协各类活动3.56万人次。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的服务取得新进展。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考入大专以上学生6494人,比上年增加600人,增长10.2%;考入中专5852人,增加1611人,增长38%。各类学校招生19.51万人,比上年增长8.3%;在校学生66.18万人,增长3.4%。其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0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36万人;普通中学学校18.84万人;农、职业学校0.5万人;技工学校0.14万人;小学36.06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07万人;成人中等教育学校0.23万人;幼儿园6.9万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学龄儿童35.13万人,入学儿童35.07万人,入学率99.8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4%,小学学生辍学率0.02%;普通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3.5%,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2.5%;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69.72%。全年教育经费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6.08亿元,增长36.8%。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档案馆6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5座,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3座,其中一千瓦以上的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76%;拥有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2座,其中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26.17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6.9%。全市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6个,其中影剧院9个。全年出版报纸591.7万印张。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5个(不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下同),病床位687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9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3566人,注册护士3386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501人。妇幼卫生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548人。初级卫生保健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提高。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86个,病床位2609张。全市有35个医院被评为爱婴医院。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本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种重大比赛中,共获得奖牌99枚。其中获国家赛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8枚。《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市得到广泛贯彻实施,第八套广播体操普及推广,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举办县及县以上运动会38次,参赛运动员2.68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2002年大力实施《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和《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98人。自然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81万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140.58平方公里。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5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0.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