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6 惠州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继续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充分把握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促进内源性经济扩张,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改善人民生活,战胜了“非典”疫情等带来的各种困难,取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活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增速创近五年新高。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590.9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91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347.43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169.63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为12.5:58.8:28.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3个百分点。人均GDP20758元,增长12.7%。

宏观经济效益改善。全年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4.12亿元,增长25.7%。全市税收完成95.61亿元,增长25.8%。其中,国税完成73.44亿元,增长23.8%;地税完成22.17亿元,增长32.8%。

市场价格有所上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其中,居住类上升1.5%,食品类上升2.6%,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4%。

城镇就业形势好转。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6.6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8.11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8687元/人,增长12.9%。全年净增就业岗位2.5万个,856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62.2%。城镇登记失业率2.7%。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全市民营经济活动单位完成增加值183.96亿元,增长8.6%。年末全市共有民营经济活动单位8.31万户,其中私营企业0.82万家,注册资本124.12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18家;个体工商户7.44万户;注册资本17.18亿元。全年新增私营企业0.25万家,增长30%。新增个体工商户1.85万户,增长24.9%。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仍显缓慢;受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农业增收难度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合理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0.75万亩,减少13.6%;总产量68.02万吨,下降16.8%。蔬菜总产量173.25万吨,下降6.5%,水果总产量28.85万吨,上升6.4%。

畜牧业、渔业生产较为平稳。全年生猪出栏数103.6万头,增长11.4%。全年肉类总产量14.92万吨,下降0.3%。水产品产量15.69万吨,上升0.5%,其中淡水产品产量6.96万吨,下降2.9%;海水产品产量8.73万吨,上升3.4%。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91.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4%;化肥施用量(折纯)7.9万吨,增长1.3%;有效灌溉面积65.7千公顷,下降23.9%;农村用电量5.79亿千瓦时,下降2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工业完成增加值3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5.39亿元,增长16.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0%;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

电子工业支柱地位增强。全年电子工业完成产值720.75亿元,增长21.4%。全年生产移动电话机803.6万部、彩色电视机726.8万部、收音机300.2万部、电子元件80亿只、微型电子计算机55.2万部,分别增长53.8%、66.1%、24%、20.7%和54.7%。

全年全市工业用电量49.17亿千瓦时,增长26.9%。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41亿元,增长6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53亿元,增长1.14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1.17亿元,增长2.62倍;更新改造投资13.47亿元,增长2.7%;房地产开发投资23.22亿元,增长46.2%。

投资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6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1.46亿元;增长1.99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42亿元,增长46.7%。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制造业投资124.75亿元,增长3.4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6亿元,增长34.2%;公共事业投资6.7亿元,增长64.8%。

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73.73万平方米,销售额15.8亿元,增长19.1%。

2003年,全市新建、续建重点建设项目43项,广惠高速、惠河高速、市民乐园广场、惠州体育馆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从2002年10月至2003年末,累计完成投资100.41亿元,完成总工作量的39%,与其配套的第二期征地拆迁和安置等工程基本完成。广东第二抽水蓄能电站、LNG发电厂、市区过境公路、江北大堤加固工程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网络有较大改善,民用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电信业高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7.83亿元,增长6.2%。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7366公里,比上年增加32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171公里,比上年增加34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282公里,密度跃居全省各市前列。全市公路密度64.86公里/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7.2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为4.39万辆。全年新注册上牌的民用汽车为1.24万辆,比上年增加0.70万辆,增长1.29倍。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464辆。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4.9亿吨公里,增长1.9%。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24.6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7%。港口货物吞吐量1098万吨,增长15%。

年末全市拥有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9.59万门,接入网设备总容量61.65万门,拥有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3.9万门。年末实有程控电话用户105.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含充值卡)170.55万户,小灵通流动电话用户25.28万户,分别增长19.2%、44.5%和4.1倍。其中,移动电话新增用户78.28万户,增长75.5%。年末互联网用户50.21万户,净增17.99万户,增长57.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0.83亿元,增长15.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25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9.58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