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韶关市统计局 2005年3月8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克服五十年一遇的旱情,抢抓机遇,推进三大战略重点,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25.02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61.03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107.09亿元,增长1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1660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19.2:46.8:34.0优化为17.5:49.5:33.0,第一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146.45亿元,增长12.6%。 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4%,消费品价格上升4.8%,食品类上升10.4%。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52.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0.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5.10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6.9万人。全市在岗职工26.23万人,减少0.49万人。其中: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9.41万人,增加1.99万人。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城镇私营单位和个体从业人员9.96万人,增长5.6%。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843人。全年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9832本,其中“4050”人员2934本。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 二、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87.01亿元,增长2.9%。其中种植业增长1.1%,林业增长15.5%,畜牧业增长6.9%。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137.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1.1%,比上年扩大0.1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6356万立方米,增长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34.67亿元,增长18.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9%提高到4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67亿元,增长19.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81.74亿元,增长12.3%;外商及港澳台工业16.99亿元,增长10.5%。县域工业增加值38.86亿元,增长23.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3.8%,比2003年提高8.0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5.25亿元,增长29.7%;利税总额48.38亿元,增长14.5%,其中税收总额29.73亿元,增长20.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6.35亿元,增长13.8%。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31.86亿元,增长9.9%;实现利润3239万元,增长4.2%;房屋施工面积439.87万平方米,增长5.2%;房屋竣工面积192.55万平方米,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9.17亿元,增长23.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7.77亿元,增长20.9%;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0.54亿元,增长63.3%;房地产投资10.81亿元,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10.70亿元,增长30.9%。其中销售给个人增长32.7%,所占比重为99.8%。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0亿元,增长2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2.73亿元,增长4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4.34亿元,增长7.8%。全市国道、省道完成投资8.1亿元,增长78.6%,完成路基工程577.9公里,路面工程806.2公里。县乡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共投入2.85亿元,新建、改建县乡公路518公里,完成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758公里。 全年在建重点项目15个,完成投资44.6亿元。乳源、始兴22万伏变电站,蒙里电站和东阳光精箔系列产品扩建工程建成投产,韶钢500万吨钢扩建工程完成大部分单项工程。 完成行政区划调整,韶关市区面积扩大到2856平方公里。完成城镇体系规划和西联新区整体开发规划的编制。市区五里亭大桥、百旺大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市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增的主要生产和服务能力:卷烟3.8万箱/年,水泥133万吨/年,焦炭70万吨/年,炼钢140万吨/年,发电机组容量17万千瓦,改建公路820公里,城市防洪堤24公里。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1.79亿元,增长15.2%。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7.78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0.38亿人公里,分别增长8.0%和11.3%。铁路货运周转量34.0亿吨公里,增长3.0%;铁路客运周转量23.44亿人公里,下降9.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9199公里。其中:高级次路面公路4004.4公里,增加522公里;高速公路164公里,一级公路85.7公里,二级公路697.3公里。韶关市区到县已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公路密度50.03公里/百平方公里。 等级航道311公里,其中六级航道97公里,七级航道214公里,码头32个,泊位97个,泊位长度3573米。 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7.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76.8万户,增长5.2%。其中:市话51.8万户,增长7.9%;农话25.3万户,增长1.2%;移动电话用户24.09万户;互联网用户10.65万户,增长51.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6.2部。 丹霞山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在全国首创发行《韶关旅游护照》,举办世界地质公园揭幕开园大型庆典活动,通过扩大宣传推介,韶关的旅游知名度提高。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546.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42亿元,分别增长17.1%和18.4%。 六、贸易、外经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4亿元,增长14.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7.66亿元,增长14.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1.71亿元,增长11.9%。其中餐饮业零售额15.5亿元,增长22.4%。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3宗,增长20.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220万美元,增长22.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出****货值31.32亿元,增长24.7%。海关统计全年外贸出口总值30619万美元,进口总值53614万美元,分别增长52.1%和129.9%。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含外币)余额404.36亿元,增长1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0.04亿元,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不含剥离本外币贷款)余额176.1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增长4%。其中:个人中长期人民币消费贷款16.57亿元,增长1.8%。银行货币回笼5.69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6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寿保险保费收入7.26亿元,增长28.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9829万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6866万元,下降12.9%;人寿险给付赔款4193万元,增长1.2倍。全年参加各类商业保险31.23万人,参加财产保险10.8万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