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韶关市统计局

韶关市统计局

2003年3月18日

2002年,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和改善人民生活”这一总目标,以“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民营经济”三个战略重点统揽全市经济工作,实现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发展后劲增强,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0.7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22.2:44.5:33.3优化为去年的21.0:44.8:34.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水平继续回落。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下降2.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8%;消费品价格下降2.4%,食品类下降2.6%。

劳动就业观念转变。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43.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0.53万人,减少0.1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3.75万人,减少0.5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9.12万人,增加1.48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7.54万人,减少2.69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3.28万人,减少0.46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6.35万人,增加0.73万人。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和个体从业人员8.65万人。下岗职工实际分流安置率96.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规模偏小,制约经济的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含量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县城经济总量小,增长速度偏慢,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保持平稳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年农业总产值77.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7%。其中种植业增长5.1%,林业下降13.7%,畜牧业增长7.0%,渔业增长1.0%。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全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山地综合开发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1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9%,比上年扩大0.1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6285万立方米,增长2.9%。畜牧业较快增长,优质品种比重提高。农村电网改造加快,蓄水池和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3.2亿元,增长7.0%;完成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8亿元,增长12.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26.4%;重工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5.1%。国有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2.4%;集体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8.3亿元,下降12.5%;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9.9%;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3%。

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势产品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3.5%,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31.2亿元,增长19.2%,盈利企业盈利额14.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4亿元,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1.5亿元,增长28.0%。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9.9亿元,增长10%。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479万元,施工工程1242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796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64.1%。施工面积280.3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6.05万平方米,其中优良工程面积67.96万平方米,占竣工面积的5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8亿元,增长7.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3.7亿元,增长4.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6.4亿元,增长3.8%;其他投资完成17.08亿元,增长58.2%;房地产投资完成5.5亿元,下降27.3%。年内新开工项目448个,增长22.7%;年内竣工项目341个,增长52.2%。

投资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9亿元,同比增长5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5.52亿元,增长34.7%;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5.87亿元,下降10.3%。电力、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32.46亿元,增长5.4%。

全市在建重点项目14个,杨溪水一级电站、坪B电厂二期、百旺大桥、市区防洪堤工程等项目大部分工作量都已完成,韶塘路一级公路已通车,京珠高速公路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些项目对带动全市投资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市政建设投入增加。继“创优”成功后,我市围绕创建“省文明城市”继续做好韶关市区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全年投入市政建设资金3.5亿元,其中韶关市区1.6亿元。

全市新增主要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水力发电4.95万千瓦,11

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03公里,水泥30万吨,改建公路275

公里(其中二级公路86.5公里),城市防洪堤19.8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25万吨/日,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3140个,小学学生席位19881个。

五、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继续提高。全市建立了环保监测站9个,各类环境监测专职人员88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95个,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3.04亿元。总量控制的十二种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67.8%。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自然保护区1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8521公顷。韶关市区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25.70公顷,增加2.8公顷,人均占有绿地面积13.9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5%。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公路网络质量提高。国道省道建设投资3亿元,完成路基工程85公里,路面工程55公里;县乡公路建设投资1亿元,完成道路硬底化改造300公里。市到县已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市到县“2小时生活圈”基本实现。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已完成投资总量的97.7%。年末全市通车公路里程8987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3474公里,增加203.5公里。公路密度为52.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1.56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5.41亿人公里,分别增长4.2%和6.1%;铁路货运周转量31.27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2.07亿人公里,分别下降26.8%和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