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韶关市统计局

六、交通和邮电业

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全市新改建国省道和县乡公路515.9公里,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建设加快,完成投资13.93亿元。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122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708.8公里,比上年增加7.7%。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2456.5公里,增加3.3%。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0.5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增长7.6%,客运周转量增长19.9%。

移动电话、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邮电通讯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82亿元,增长20.7%。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6.16万门,增长14.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5.15万户,增长17.2%。其中:市话24.59万户,增长16.2%;农话10.56万户,增长19.6%。移动电话用户9.6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32万户,增长81.2%。无线寻呼用户20.49万户,减少3.3%。互联网用户7368户,比上年末增加3658户。每百人拥有电话由上年末的12.58部增加到14.68部。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亿元,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其中:城镇零售额57.9亿元、农村零售额20.1亿元,基本实现同步增长。按行业分,餐饮业增长12.1%,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0.4%,制造业增长8.9%。

物价在1998年出现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下滑。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增加。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55亿美元。其中:进口1.1亿美元,增长50.9%;出口3.45亿美元,增长9.4%。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1.21亿美元,下降9.6%;加工贸易出口1.02亿美元,增长42.4%;三资企业出口1.22亿美元,增长11.1%。全年新批利用外资合同30项,合同外资金额7797万美元,增长44.1%。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9.5%。内联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93亿元,增长1.94倍。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继续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力度,旅游的软、硬环境明显改善。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260.8万人次,增长15.9%;旅游收入4.04亿元,增长28.3%。

九、金融和保险业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精心组织实施了对13家城市信用社的停业整顿工作,保持了金融秩序的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1.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7.56亿元,增长6.1%,与上一年的增长幅度比回落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62.97亿元,增长4.9%,新增贷款运行质量较高。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40.58亿元,增长5.7%;商业贷款35.66亿元,下降2.7%。全年银行现金收支轧差货币净投放24.45亿元,增长37.9%。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66亿元,增长24.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增长3.8%;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39亿元,增长44.0%。支付各类赔款6322万元,增长8.7%。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4982万元,增长5.6%;人寿险给付赔款1340万元,增长27.5%。全市参加各种人寿保险65.2万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有40项科研成果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星火计划”11项,“火炬计划”3项。科技工作以工业、农业为主战场,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开展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活动,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广泛推广、民营科技企业出现良好发展势头,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

学龄儿童入学率99.55%,小学毕业升学率96.1%,初中毕业升学率66%,高中毕业升学率53.2%。成人再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5714人,增长58.4%;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2886人,下降19%。全年参加高等、中等教育自学考试8.9万人科次,增长13.8%;其中高等教育8.67万人科次。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文化部门积极实施“文化艺术上山下乡活动”。全市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54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韶关新博物馆已完成主体工程;档案馆9个;广播电台9座10套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92.48%;电视台5座5套节目,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乡镇广播电视站135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2.48%;全年《韶关日报》出版印数2002万份。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有卫生机构6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7个,医院床位数7896张。卫生技术人员11255人,其中:医生4281人,护士4537人。全市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25.9张,拥有医生14人。全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1.9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6倍,献血量384.4万亳升。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共组织了乒乓球、游泳、手球、击剑、举重、羽毛球、体操、射击、棋类、摔跤、柔道11个项目参加省锦标赛和击剑、棋类2个项目参加全国少年锦标赛,取得了金牌38枚、银牌17枚、铜牌24枚的佳绩。市龙舟代表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金牌4枚、银牌2枚。全年共有1367所学校全面施行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9.8%,优秀率为25.5%。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继续得到控制。1999年人口出生率为15.12‰,死亡率为5.6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52‰。年末户籍总人口305.1万人,比上年增加2.33万人,增长0.77%。其中:非农业人口107.95万人,增加0.68万人,增长0.6%。

劳动就业观念转变,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数显著增加。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4.22万人,比上年减少3.8%。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5.8万人,减少1.89万人;城镇集体职工4.36万人,减少0.56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4.15万人,增加1.08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71万人,增加1.7万人。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际分流安置率55.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623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奔小康步伐加快,曲江县、仁化县实现农村小康达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3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242元,增长10.8%。支付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和补贴9.3亿元,增加19.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25.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8%。农村继续掀起兴建奔康房的热潮,竣工住宅面积575.35万平方米,增长27.9%。

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年末全市有25.25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未含中央、省属单位),5.27万离退休人员享受了社会养老保险,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中有0.62万人参加了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