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保费收入2.94亿元,增长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亿元,下降2.69%;寿险保费收入1.66亿元,增长38%。支付各类赔款5816万元,增长4.4%。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4717万元,下降1.7%;人身险给付赔款1051万元,增长3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兴市”继续取得新成效。全年有60项科研成果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工业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新增产值0.6亿元,实现利税1605万元。全年实施“星火计划”10项,共创产值3.2亿元,净创税利5000万元;实施"火炬计划"2项,共创产值5306万元,净创利税577万元。 学龄儿童入学率96.2%,小学毕业升学率96.7%,初中毕业升学率70.4%,高中毕业升学率43.9%。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新增中小学校舍面积6.16万平方米。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608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3563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59个,全年电影观众人数217万人次;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9个;广播电台9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2.9%;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2.19%;广播电视站137个;全年《韶关日报》出版印数1260万份。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有卫生机构6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5个,医院床位数7793张。卫生技术人员11148人,其中医生4230人,护士4375人。全市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25.7张,拥有医生1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我市代表团参加省十运会获得团体总分1526.5分、奖牌55.5枚,分别比九运会增加171%和42%,在全省22个代表团中居第12位。全市中小学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率为99.74%,达标率为99%。 十一、人口、就业 人口出生继续得到控制。1998年人口出生率为13.47‰,死亡率为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7‰。年末总人口302.77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1.1%。其中:非农业人口107.27万人,增加2.24万人,增长2.1%。 城镇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职工人数40.67万人,比上年减少1.4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2.01万人,减少1.58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5.51万人,减少0.39万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3.15万人,增加0.55万人。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12.1万人,比上年明显增加。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72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6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60.8%。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84%。 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25.35万人,比上年增加16.4%;保险费收入2亿元,增长12.7%;保险费支出1.85亿元,增长16.3%。 十二、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居民生活稳定。全年职工工资总额27.5亿元,比上年下降1.9%,职工年人均货币工资6738元,增长1.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9%),其中:国有单位7067元,增长2%;城镇集体单位4540元,下降3.7%;其他经济类型7098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0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增长11.4%。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10.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农村掀起兴建奔康房的热潮,竣工住宅面积402.81万平方米,增长2.15倍。 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工业废水处理量2.57亿吨,废水处理率96.5%;工业废气处理量429.4亿标立方米,废气处理率为86.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6万吨,综合利用率43%。 注: ①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②本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