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4个,环保总投资377.8万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44个。中心城区已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显示装置3个,烟尘控制区9个;改造和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14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98%;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023公顷,绿化覆盖率36.2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0.4%。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客货运输规模不断扩大,港口运输快速上升。全年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 邮电通信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0.42亿元,增长6.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99亿元,增长13.7%;电信业务收入38.43亿元,增长6.6%。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3.93万门,接入网设备容量154.32万门。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66.26万户(包括大、小灵通),移动电话(不含储值卡)231.74万户。电话普及率稳步提高,每百人拥有电话(含固定、移动电话)80.34部。新兴电信服务功能不断增多,服务质量提高,市场规模扩大,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不含非注册用户)24.35万户,增长14.8%。 七、国内贸易 商贸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区域商贸经济协作继续推进,市场开拓取得良好效果,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76.72亿元,增长17.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3.88亿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2.70亿元,增长16.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7.90亿元,增长13.0%。商品流通规模扩大,商品销售总额652.23亿元,增长17.7%。其中,批发额289.53亿元,增长19.2%;零售额362.70亿元,增长16.5%。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商品销售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38.13亿元,增长7.7%;日用品类4.62亿元,增长1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85亿元,增长37.7%;化工材料及制品类26.39亿元,增长225.0%;汽车类10.37亿元,增长68.5%。商品市场建设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86个,其中,专业批发市场72个,农贸市场114个,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7个。扶持连锁业做强做大,连锁经营企业在增多的同时,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加快发展物流业,促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会展经济卓有成效,围绕我市特色产业,相继举办了“玩博会”、“纺织机械展”“美容化妆品原料展”和“文具展”等特色会展。 八、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增速减缓。据海关统计,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4.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进口总额19.30亿美元,增长8.5%;出口总额34.83亿美元,增长9.5%。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3.05亿美元,增长9.7%;加工贸易出口11.57亿美元,增长9.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出口3.36亿美元,下降9.9%;集体企业出口1.03亿美元,增长1.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72亿美元,增长9.0%;私营企业出口13.70亿美元,增长16.7%。出口商品以传统商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出口9.86亿美元,增长7.9%;服装出口6.91亿美元,增长8.8%;玩具出口2.58亿美元,下降3.7%;塑料制品出口1.91亿美元,增长24.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1亿美元,增长14.6%。从进出口的国家与地区看,进出口额靠前的有:台湾、美国、日本和香港,分别增长24.6%、11.9%、10.3%与9.9%,合计进出口总额占全市47.6%。 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3960万美元,增长31.5%。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5个,下降2.8%,其中投资规模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4个,增长7.7%;300至500万美元的项目3个,增长50.0%。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501.64万人次,增长13.0%。其中国际游客16.32万人次,下降19.2%;国内游客485.32万人次,增长14.5%。组织出境游3.22万人次、国内游45.34万人次,分别下降12.2%和3.6%。实现旅游总收入55.10亿元,增长11.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61亿美元,增长2.4%。拥有旅行社57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宾馆(酒店)44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30家。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态势平稳。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09.45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2.60亿元,增长9.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50.42亿元,增长11.1%。各项贷款余额423.24亿元,比年初增长2.1%。其中短期贷款246.44亿元,下降1.0%;中长期贷款159.03亿元,增长7.3%。在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36.84亿元,下降0.1%。全年货币净投放73.32亿元,比上年减少投放6.62亿元。银行结汇收入29.10亿美元,下降0.4%。 保险业加快发展。保险企业增加,业务扩大。2006年全市保险公司14家,全年保费收入18.80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0亿元,增长26.0%;人寿险保费收入14.60亿元,增长36.5%。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4.95亿元,增长145.0%。其中财产险给付赔偿金额4.50亿元,增长178.0%;人身险给付赔偿金额0.45亿元,增长10.0%。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市获得科技成果78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7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24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8项,技术交易额0.29亿元。获省级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68家,其中国家级增至26家。现有高新技术产品397项。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13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3652件。民营科技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至2006年底,全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560家,比上年增加16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