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汕头市统计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提高,高中办学规模扩大,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稳步发展。2005年,汕头大学招生2259人,增长1.8%;在校学生8273人,增长0.2%。各类中等学校在校学生39.43万人,增长6.9%。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1.15万人,增长11.5%(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76万人,增长5.4%;普通高中在校学生8.39万人,增长13.6%);初中在校学生28.28万人,增长5.2%;小学在校学生75.67万人,增长2.1%。初、高中升学率分别为63.39%和85.72%。继续教育得到巩固发展,全市成人高等教育院校7所,在校学生1.10万人,下降22.5%;参加高等、中专自学考试1.92万人次。民办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环境逐步改善。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46所,比上年增加4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至2005年底,全市有文化事业机构42个,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县级以上群艺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5个。电视台4座、电台4座,自办电视节目6套,电视人口覆盖率提高。全市出版地方报纸5517万份,邮局杂志期发数25.42万份。档案馆10座,已开放各类档案14481卷(件)。音像、印刷、文具等优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05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705个,病床位8102张。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42个,病床位7597张;卫生技术人员128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55人,注册护士3817人;患者治愈出院19.7万人次,病床使用率65.5%,病床周转次数达25.4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在巩固基础上有新的进展。农村镇共有卫生院34个,病床位1194张,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2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1.9万人,覆盖率32%。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在国内外各项重大比赛中,汕头体育健儿共获得奖牌106枚,其中金牌19枚,银牌18枚。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制订《汕头市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意见》,相继举行各类参与性强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被授予“全国游泳之乡”光荣称号。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491.29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484.05万人;当年全市出生人口5.07万人,出生率10.35‰,人口自然增长率5.4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新提高。2005年,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的收入水平,达10630元,比上年增长7.0%;人均消费性支出8810元,增长5.0%;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45.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21元,增长5.7%。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0.43亿元,增长9.7%。城乡部分较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完善。在加快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工程的同时,继续兴建廉租公房解决特困户和重点困难户的居住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24.41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47.30万平方米。

社会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加大对社保基金征缴和监督力度,企业养老统筹基金十年来首次实现收支平衡。社会各项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企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1.61万人、32.89万人、30.21万人与30.0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加强,确保城乡贫困户维持日常基本生活需求。2005年,全市用于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3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7.2%;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5.96万人,增长16.6%;救助站救助人数1675人。至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院9处,收寄养469人;城镇村办敬老院42个,收寄养1031人。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本地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均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本地生产总值即GDP,过去称国内生产总值;

3.规模以上工业包括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其他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4.总人口数据按市公安局统计年报常住人数,出生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取自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统计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