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出现了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 经济实现较快恢复性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65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1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34.90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71.78亿元,增长9.2%。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7.2:50.1:42.7发展为6.8:51.5:41.7,第一、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工业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市人均GDP13298元,增长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44亿元,增长19.4%。 市场价格上涨。居住、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类等价格持续上涨,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等价格有不同程度下跌。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8.64万人,比上年增加4.29万人,增长2.0%。其中,城镇在岗职工29.40万人,增长0.5%;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25.45万人,增长3.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53万人,实现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18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三产业发展偏缓,固定资产投资率偏低,利用外资不足,资金、土地、电力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原材料持续上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不快,经济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全年农业增加值44.15亿元,增长2.6%;农业总产值84.39亿元,增长3.7%。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4.44万千瓦,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农业机械动力10.19千瓦;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99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8.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4.76%,农村用电量14.19亿千瓦时。 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87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工业产值775.36亿元,增长14.9%;乡镇企业完成出****货值104.72亿元,增长11.0%;实现营业收入847.17亿元,利润总额29.26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步入较快增长轨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名牌战略带动初见成效,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技术改造项目投入增加,一批工业项目已经或将陆续投产发挥效益,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9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4.3%上升为45.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7%。完成工业总产值1289.42亿元,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8.57亿元,增长15.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2%、集体企业增长11.2%、股份制企业增长17.5%、“三资”企业增长10.2%,大中型企业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735.2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739.14亿元,分别增长14.9%和13.4%;出****货值212.23亿元,增长11.2%;工业产品销售率96.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3亿元;新产品产值11.87亿元,增长24.7%。全市工业用电量54.40亿千瓦时,增长12.8%。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据全市13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2.34%,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额31.47亿元,增长7.9%;亏损企业亏损额4.04亿元,下降28.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7.43亿元,增长11.1%;利税总额51.33亿元,增长11.4%。总资产贡献率提高0.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4.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2.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0.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8%。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6.7%。施工单位工程个数2536个,增长8.8%。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051个,增长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97万平方米,增长20.4%;房屋竣工面积643万平方米,下降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城镇单位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43.18亿元,增长39.8%;更新改造投资14.78亿元,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22.07亿元,增长28.2%;其他投资32.67亿元,增长4.1%。投资主体中的国有经济投资29.43亿元,下降18.7%;民营经济投资77.26亿元,增长15.3%。投资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第一产业投资额0.47亿元,增长224.4%;第二产业投资额59.08亿元,增长25.5%,其中制造业投资36.5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额53.15亿元,增长16.0%。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24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8个。新增固定资产130.98亿元,增长30.3%。 一批能源交通市政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500千伏汕头变电站1号主变扩建工程和华能电厂二期工程竣工投产,金鸿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大修一期工程、汕头港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等项目基本完成。广澳港区一期工程、金凤路桥、国道324线澄海3座大桥改造等项目继续推进,揭海公路、省道237线谷饶-贵屿路段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雷打石生活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应急填埋片区竣工投入使用,第二过海水管续建稳步推进。韩江路“断头路”得到解决,杏花街“水浸街”改造、蓝水星主题公园周边道路建设、龙湖沟整治等项目进展顺利。各区县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有:火力发电机组容量60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4.05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132.15万千伏安;化学原料药1287吨/年;内燃机2000台/年,啤酒20万吨/年,影碟机250万台/年;新建公路12公里,改建公路104.96公里,新建客运站1个;中等学校和小学学校席位38070个,医院病床500张,宾馆客房428间;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10.43公里,购置城市公共交通车辆19辆,城市道路扩建长度9.13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6.5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9.54公里;长途电缆线路长度27公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指安装能力)519个/年,程控交换机(指安装能力)11.48万线/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