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31.5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4%,比上年增长30.3%,是实施分税制8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国税收入8.4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1%,比上年增长56.2%,占一般预算内收入的26.9%;地税收入17.8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2%,比上年增长21.3%,占一般预算内收入的56.5%。全年一般预算内支出37.3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0%,比上年增长20.2%。全年完成上划中央两税25.77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完成上划省四税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94.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企业存款203.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8.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为317.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8%。其中,短期贷款198.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中长期贷款107.90,比上年末增长28.4%。全年现金收入986.62亿元,比上年增长7.4%;现金支出1063.9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现金净投放77.32亿元,增长37.8%。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性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3个,文化站2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5万册。全年出版图书130种,报纸3种,杂志2种。发行电影新片63部,电影映出6296场,电影观众35万人次。全年各类文艺演出196场次(指各剧场、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的正式演出,不含各歌舞娱乐场所和文化广场演出),观众112万人次。 卫生系统开展行业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含个体开业医生门诊及医务所)60个,其中医院18个,门诊部3个,卫生院22个,卫生防疫机构4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不含个体开业医生)5273人,其中医生1776人,护师、护士1673人;共有病床3167张,其中医院病床2397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九运会"珠海赛区男子足球、女子手球、水球三个项目比赛圆满成功,珠海健儿在"九运会"田径、游泳和赛艇等项目比赛中共获得10枚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全民健身计划逐步引向深入,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举办了珠海市第二届体育节、珠海市沙滩排球赛、珠海市老年人运动会和迎新年万人健身长跑活动等各类群众竞赛活动。全市中小学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236所,实施率为100%,体育达标率为95.8%,其中优秀率25.3%。 十二、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出现新亮点。城中旧村改造改变了城市面貌。成功改造景山路,建设金凤路、金杯路。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教学楼项目荣获珠海市首个国家鲁班奖。参加香港花展的珠海市作品《世纪春晖》荣获最佳设计奖。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珠海市作品《帆景香炉湾》荣获庭院竞赛综合大奖、设计金奖、施工金奖和设施银奖等4个奖项。新落成的珠海市电视中心成为城市一景。海滨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在全国率先提供免费公共直饮水服务。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年度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为优秀,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环保"双达标",并通过验收。加强对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方面的污染控制。较好地解决益力味精厂废水污染问题。建设拱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初步完成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工作。落实《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市区内企业停止使用燃煤。市政府出台《关于禁止在我市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产品的通告》,全面开展禁止白色污染工作。投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加大力度保护红树林。 十三、人口与劳动就业及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125.28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外来暂住人口49.35万人,下降3.2%;户籍人口75.93万人,增长2.7%。户籍人口出生率10.59‰,死亡率3.41‰,自然增长率7.18‰。 劳动就业压力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而有所增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14万人,比上年增长0.9%,登记失业率为2.9%,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6.96万人,比上年减少0.1%。安置城镇失业、下岗、富余人员再就业0.88万人,再就业率为50.2%。因各种原因离岗人员0.63万人。 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9.91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消费性支出11562.09元,比上年减少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3%。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7040元,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农渔民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 注: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珠海统计年鉴--2001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