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珠海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5.73亿元,增长2.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79亿元,增长8.1%;电信收入总量(含移动电话通信业务,不含无线电寻呼业务)23.94亿元,增长2.0%。全年共发送邮政函件2765.3万件,减少12.9%;发送包件51.62万件,增长24.1%;特快专递137.18万件,增长21.1%;汇票123.67万张,增长5.3%。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9.4万户,增长14.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含储值卡)225.3万户,增长24.5%。

国内贸易:国内市场销售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5.28亿元,增长15.9%;餐饮业零售额34.86亿元,增长18.3%。分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全年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9.80亿元,增长39.8%;汽车类零售额17.21亿元,增长28.2%;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3.56亿元,增长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25亿元,增长1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4.89亿元,增长30.5%;日用品类零售额1.44亿元,减少22.5%。

旅游: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5.95亿元,增长11.8%。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01亿美元,增长24.7%。全年经口岸出入境人数7547万人次,增长18.2%。宾馆接待过夜游客640.19万人次,增长14.1%。其中入境游客172.90万人次,国内游客467.29万人次,分别增长23.2%和11.0%。全年纳入统计范围的饭店实现营业收入10.24亿元,增长7.9%。其中客房收入6.30亿元,增长4.0%;餐饮收入2.71亿元,下降3.0%。酒店平均开房率68.1%,上升0.9个百分点。全年各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377.94万人次,增长10.4%,营业收入2.20亿元,增长10.4%。全年旅行社共接待游客315.75万人次,同比下降2.2%;营业收入6.54亿元,增长12.4%。组团国内游67.33万人次,增长24.3%;组团出境游10.78万人次,增长19.8%。

金融业: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4.08亿元,比年初增长19.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3.72亿元,比年初增长14.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86.72亿元,比年初增长3.8%。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大力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公用平台建设,建立珠海市网上"一站式"公用审批平台、珠海市电子政务短信综合服务平台和政府决策参考信息综合平台。连续三年有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2005年有49个科技计划项目列入国家、省级各类计划,获得1524万元的经费支持。新增4家省级、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创新基金立项数量和金额均位于全省地级市前茅。申报国家(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24项,比上年增长50%。首次有专利项目入选中国专利金奖。专利申请1600件,比上年增长16.8%。

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光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产值持续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省科技厅认定并通过考核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其中新增35家。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增1家。6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新认定"珠海市生产科技型企业"18家,累计认定300家生产科技型企业,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2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12亿,比上年增长29%,占工业总产值的38%。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省认定的软件企业195家,登记软件产品737件。软件产业产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40%。通过CMM认证的软件企业8家,其中新增3家。珠海炬力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7200万美元。

教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5-2006学年度,各级普通学校在校学生25.85万人,比上年增长5.8%;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珠海大学园区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5.2万人,比上年增长23.8%。优质教育成果突出,普通高考成绩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普通高考产生五个省状元,状元数万人比、总上线人数万人比、本科上线人数万人比、高分层人数万人比在全省名列前茅。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市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积极创建"教育强市",开展2005年教育强市百万人行募捐活动。金湾区顺利通过"教育强区"验收。

文化: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广东省首个文化产业论坛,引进文化产业项目30多个,签约金额达70亿元。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画和梅溪石牌坊(陈芳故居)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地举?quot;珠海市'星海之声'万众歌会"、第二十四届滨海之声音乐会、第十八届青少儿艺术花会等大型活动。成功承办全国首届教师合唱节、首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等多个大型活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1700多场,观众达100万人次。积极举办高雅艺术演出,成功举办珠海籍钢琴家系列音乐会、"世界青年音乐家交响音乐会"等10多场高雅音乐会和优秀剧目。2005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4个,文化站23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37万册。全年出版图书163种,报纸3种,杂志3种。发行电影新片58部,电影映出5863场,电影观众56.8万人次。

体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先后举办了2005年国际跳水大奖赛、十运会跆拳道比赛第一次预赛、2005年GT汽车世界锦标赛(中国站)赛、亚洲摩托车公路赛、全国三人篮球赛等45场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珠海市第六届"体育节",参与人数达到65万人次。全市有一级运动员4人,二级运动员49人。珠海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41枚金牌。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程。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启动资金,在各区新添置了10条健身路径,截止到2005年末,全市健身路径达到91条。

卫生: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卫生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36家,卫生技术人员6433人,卫生机构床位4900张。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全面开展了人禽流感、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无偿献血率连续七年保持100%,血液质量安全得到保证。爱国卫生工作向农村推进,镇村环境卫生有较大改善,新增4个省卫生镇、2个省卫生先进镇、6个省卫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