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统计局

2004年3月29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奋斗,克服了“非典”疫情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为建设国际化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本市生产总值(GDP)286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6亿元,下降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37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98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0.6∶58.9∶40.5。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53887元,同比增长7.5%。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45.58亿美元,人均GDP6510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3199元,增长3.9%。

市场价格总体上略有上升。全年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项目上涨1.6%。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类上涨1.2%,其中粮食上涨3.1%,肉禽及制品下降0.6%,鲜菜上涨6.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5.0%。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2%,其中商品房上涨2.4%,私房(二手楼房)上涨1.5%。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总水平下降0.1%,其中,住宅下降1.4%,高标准写字楼上涨1.2%,普通办公用房下降1.7%,商业用房下降0.6%,厂房仓库用房上涨1.8%。受钢材、有色金属材料和建材价格上涨影响,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0.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3%。

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22.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01万人,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23万人,增长7.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40.82万人,增长20.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77.24万人,增长14.4%。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1∶57∶42。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力度加大,全市共有15206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失业员工基本生活保障率达100%。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6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利用外资增长乏力,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净畅宁工程”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业

随着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全市农业增加值18.16亿元(现行价格),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6.0%;农村经济总收入146.11亿元,增长9.5%;鲜活产品出口额7.91亿港元,下降39.1%。

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418.16亿元,营业收入363.33亿元,利润总额50.12亿元,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81.54亿元,职工人数156.52万人。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44万亩,比上年增长3.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47万亩,下降27.8%;产量0.19万吨,下降38.7%。蔬菜播种面积15.69万亩,增长6.5%;产量20.14万吨,下降7.3%。水果播种面积15.98万亩,下降16.3%;产量2.91万吨,下降17.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9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29万株,育中幼林331万株,四旁植树79.09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8.81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6.89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9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53万吨,比上年增长33.1%。其中,海产品7.75万吨,增长41.4%;淡水产品0.78万吨,下降16.1%。海洋捕捞产量4.54万吨,增长101.8%。

农业机械总动力2749.60万瓦特,比上年下降37.9%。农村用电量81.86亿千瓦小时,增长5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0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本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2.4%。

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5073.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国有企业总产值89.35亿元,增长13.4%;集体企业17.68亿元,增长43.7%;股份合作企业0.60亿元,下降16.1%;股份制企业1141.25亿元,增长4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761.05亿元,增长25.8%。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3467.39亿元,轻工业总产值1606.38亿元,分别增长33.4%和20.2%。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974.30亿元,增长23.5%。工业产品销售率98.0%。

在工业总产值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9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482.79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86.64亿元,增长45.2%,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55.9%。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39479元,增长1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4.9%,增加13.9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幅较大。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8.36亿元,增长25.3%;更新改造投资62.09亿元,增长61.2%;房地产开发投资410.06亿元,增长5.6%。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10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82.30亿元,增长155.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投资4.15亿元,下降47.3%;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1.47亿元,下降7.5%;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完成投资37.48亿元,增长127.6%。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地铁一期、会展中心、盐田港集装箱码头三期、赛格三星彩玻扩建搬迁等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主要竣工项目有107国道宝安段二期改造工程、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一期、西部电厂5、6号机组扩建工程、盐坝高速公路B段、华润万佳配送中心、家禽批发市场、盐田垃圾发电厂和南山垃圾发电厂等。

全社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33.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9%,其中基本建设房屋竣工面积171.91万平方米,增长32.3%。商品房竣工面积1020.3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下同)899.89万平方米,增长12.0%;商品房销售额562.92亿元,增长14.0%;商品房平均售价6255元/平方米,增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