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深圳市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981项,其中国际级奖71项,国家级奖186项,省级奖724项。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77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276场。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412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1765次。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450多万人次。2003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0座,博物馆、纪念馆16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45.50万册(件),总流通人次391.50万人次。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78个,参观人数达39.00万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站2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公开发行报纸16家,公开发行期刊40家。全年出版图书638种,报纸出版印数82807万份,杂志出版印数2582.40万册,图书出版印数546.30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93家,比上年增加132家。其中医院85家(不含妇幼保健院),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588张,比上年增加1184张,增长9.5%。其中医院病床12607张,增加799张,增长6.8%。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1234人,增长14.1%。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3052.10万人次,增长13.5%,其中处理急诊306.5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1.60万人次,增长

16.3%。病床使用率从上年的80.2%提高到84.0%。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66.3%和20.3%。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4%。成年人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21.3%、28.4%和35.6%。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177.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全年全市用电量323.43亿千瓦小时,增长24.4%。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442.20万吨,供水总量12.28亿吨,全市供水普及率达99.0%。其中特区内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94.70万吨,供水总量5.23亿吨,特区内自来水普及率100.0%。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7344辆,其中大巴4885辆,中小巴2204辆,出租汽车10255辆。大中小巴营运线路402条,线路总长度6647.70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人数96462万人次。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居民文教区噪声平均值54.7分贝,比上年降低0.5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噪声平均值57.3分贝,同比降低1.9分贝;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值75.9分贝,与去年持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57.41万人,比上年增长10.5%。年末户籍人口150.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8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率10.63‰,比上年减少0.10个千分点;死亡率1.53‰,比上年减少0.10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9.10‰,与上年持平。

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611元,增长8.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200户户籍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5.84元,比上年增长4.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960.32元,增长5.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增长22.9%,人均教育支出增长15.8%,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1.2%。因居民在外饮食增加,粮食价格上涨,致使食品消费上升,2003年恩格尔系数为27.9%。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346元,比上年增长6.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2%。

2003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99.45亿元,比年初增加442.95亿元,增长25.2%。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933.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农村竣工住宅361.39万平方米,增长118.3%。据对全市200户户籍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94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253.09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13.49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加31.85万人和3.34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6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8.24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深圳市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