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211所,比上年增加94所;毕业生13.60万人,招生数20.37万人,在校学生数73.7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3%、7.1%和14.4%。年末全市有幼儿园634所,增加47所;在园儿童11.04万人,增长6.7%。有小学395所,增加18所;在校学生41.51万人,增长14.1%。有普通中学134所,增加27所;在校学生15.07万人,增长19.4%。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2%。全年在深办学的高等院校共招生15695人,增长33.1%;毕业生6004人,增长25.4%;在校学生39913人,增长34.8%。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投入增加,科技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大。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4万人(户籍人口口径),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8.4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2%和6.6%。全年落实科技三项经费3.25亿元,增长10.0%。科技贷款9.70亿元,增长28.0%。共支持科技项目288个。到2002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2家,2002年认定高新技术项目287项,登记鉴定科技成果294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917件,增长31.2%。2002年,全球第二大软件供应商甲骨文公司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英特尔公司设立了应用及设计中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582项,其中国际级奖72项,国家级奖283项,省级奖227项。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403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368场。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283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1650次。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300多万人次。2002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0座,博物馆、纪念馆16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95万册(件),总流通人次401万人次。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105个,参观人数达51万人次。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站2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公开发行报纸17家,公开发行期刊39家。全年出版图书647种,报纸出版印数82923万份,各类杂志出版印数2845万册,图书出版印数488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61家,其中医院77家(不含妇幼保健院),比上年增加2家。各类卫生机构病床12404张,比上年增设1245张,增长11.2%。其中医院病床11808张,增设1266张,增长12.0%。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8615人,增长8.6%。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门诊、急诊量2689.20万人次,增长11.7%,其中处理急诊257.5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5.70万人次,增长18.3%。病床使用率从上年的77.3%提高到80.2%。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73.8%和23.3%。全年未发生医疗事故。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7.6%,高出上年1.2个百分点。成年人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18.4%、25.3%和37.6%。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2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达145.29亿元。全年全市用电量259.92亿千瓦小时,增长22.4%。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412.20万吨,供水总量10.81亿吨,全市供水普及率达98.5%。其中特区内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94.70万吨,供水总量4.94亿吨,特区内自来水普及率100%。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6249辆,其中大巴3495辆,中小巴3049辆,出租汽车9705辆。大中小巴营运线路291条,线路总长度5735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人数95679万人次。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0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2分贝,均比上年降低0.1分贝。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04.25万人,比上年增长7.6%。年末户籍人口139.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7.7%,比上年末增加7.41万人。暂住人口364.8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2.3%,比上年末增加28.08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率16.60‰,死亡率1.46‰,分别比上年上升2.54和下降0.2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5.14‰,比上年提高2.81个千分点。 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8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087元,增长8.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200户户籍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0.68元,比上年增长9.6%,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925.92元,增长11.2%,实际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3.3%,人均教育支出下降3.7%,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0.1%。恩格尔系数从上年的28.9%下降到27.4%。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0元,比上年增长7.5%,实际增长6.2%。 2002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56.49亿元,比年初增加383.10亿元,增长27.9%。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834.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0%。农村竣工住宅165.51万平方米,增长69.7%。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8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221.24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10.15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加50.40万人和19.68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27.38万人,增加22.99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数据未包括在本公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