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4.6%。按行业分,贸易业零售额871.18亿元,增长11.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39.92亿元,增长15.3%;其他行业零售额132.8亿元,增长2.9%。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大型零售商店有32家。 商品购销增长。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297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商品销售总额3171.90亿元,增长7.2%。多种业态商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以产权改革为核心,推进国有商业战略性重组。以百货业为突破口,全面重组国有优良资产,整合为友谊和广百集团两大百货板块。目前全市有350多户商业小企业完成了以体制创新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多数转制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增长较快。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04.15亿元,增长13.8%。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保持一定规模。2001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为230.37亿美元,其中,海关进口总值114.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海关出口总值116.24亿美元,下降1.4%,其中市属出口总值91.86亿美元,增长0.1%。在全市海关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44.16亿美元,增长3.8%;加工贸易出口70.53亿美元,下降4.6%。从产品分类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增幅为10.9%;机电产品出口略下降0.1%。传统出口商品基本呈微幅增长或下降态势。从出口市场来看,主要的出口市场亚洲和北美洲出口额分别下降0.7%和6.0%,拉丁美洲、欧洲也分别下降0.5%和0.9%;其余两个洲有不同程度增长,非洲增长20.5%,大洋洲增长8.2%。 外经贸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2001年我市共有143家企业被赋予进出口经营权,其中民营企业为109家,占76%。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在连续3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的高位上,2001年广州实际利用外资为3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合同利用外资20.06亿美元,增长22.7%。2001年共有49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州投资,来自美、日、欧的合同外资已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的25%。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广州的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及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全年制造业利用外资合同项目856个,合同外资金额11.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5.5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8.7%、58.8%和46.8%。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2001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均有较大发展,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487万美元,增长2.7%;派出工程劳务人员1088人次,增长59.1%;年末在外人数2247人,增长22.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各种运输形式竞相发展,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2001年全年货物运输量2.49亿吨,增长1.3%,其中公路运输1.33亿吨,铁路运输0.21亿吨,分别增长5.9%和1.7%;航空运输18.74万吨,水路运输9142.54万吨,分别下降5.8%和4.5%。旅客运输量2.45亿人次,增长4.4%,其中公路运输21056.40万人次、航空运输536.85万人次,分别增长5.5%和17.1%;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分别下降3.9%和21.5%。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35亿吨,增长8.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3.78万标箱,增长21.5%。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1382.93万人次,增长8.1%;机场货物吞吐量53.16万吨,增长8.1%。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电话机数达375.98万部,新增46.6万部,增长14.2%;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84.85万门,新增135.52万门,增长38.8%;移动电话用户新增292.21万户,增长97.2%,年末总用户数达592.7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3.89户/百人。至2001年末,通过市电信部门网络线路作为出口的因特网用户达153.83万户,新增71.24万户,增长86.3%。城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达到137部/百人,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旅游业较快发展。广州旅游业紧紧依托城市建设管理“三年一中变”的成果,抓住三个“旅游黄金周”和“九运会”的契机,推出多种线路,吸引了众多珠三角及港澳游客来穗旅游。2001年接待过夜旅游者2511.6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42.37万人次,增长5.1%。旅游者在穗平均停留时间为2.08天。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455.23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52亿美元,增长7.0%。“广州一日游”逐步成为享誉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一个品牌。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运行健康有序。2001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6228.04亿元,比年初增长12.6%;新增存款696.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新增206.4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336.50亿元,比年初增长11.8%,新增贷款458.49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长21.5%,短期贷款比年初增长4.8%,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项外币存款余额为77.47亿美元,贷款余额为33.69亿美元,比年初分别增长0.2%和1.8%。2001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2640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行和办事处达33家。 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至2001年末,广州市在深、沪两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14家,股票15只。国债发行和兑付工作顺利完成,全年广州地区国家银行发行国库券43.44亿元。 保险业务继续增长。全年保费收入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2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6.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58.2%。至年末止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117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公司和代表处达22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用于科技经费支出达100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达37.60亿元,增长14.9%。工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共获得重大科技成果130项,其中已投产应用115项。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6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全市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96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1万人。科技中介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全市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约1220家。 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全年登记的技术合同金额3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市受理专利申请6006件,批准授权3553件。 科技产业基地和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广州科学城首期4平方公里已开发完毕,南方高科和光宝电子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已进园建设,部分企业已经投产。国家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的天河软件园入园软件企业达730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70%。全市已建成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进驻广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科技企业达64家,孵化项目269项。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入园项目65个,企业注册资本为4195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