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2001年,全市共有小学1604所,在校学生78.86万人,比上年增长4.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7.58%。普通中学421所,在校学生45.81万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35.12万人,增长5.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7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中在校学生10.69万人,增长17.3%。 高等教育加快发展。200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81万人,在校学生达到24.4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32.2%。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2个,招收研究生7080人,在学研究生1715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37.3%。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所,在校学生达到21.15万人。成人高等学校27所,招收学生6.18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5.48万人,分别增长8.4%和7.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现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各艺术院团共获国际奖项11个,全国奖项20个,省级奖项21个。《紫荆勋章》、《土缘》等四部佳作均获“五个一工程”奖。在第11届群星奖评选中,广州五部参选作品全部获得金奖。文物博物工作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进行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儿童公园地块的发掘、番禺先秦沙丘遗址、棠下施工工地考古和广州百货大厦施工现场考古工作等。营造良好的文化、娱乐、宣传、教育环境。全市现有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8%,电视人口覆盖率99.5%。全年发行各种新影片102部。全年出版各类杂志2.09亿册,比上年下降7.3%;报纸27.08亿份,图书2.66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0.6%。 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257个,其中医院253个。医疗病床3.94万张,比上年增长1.7%;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63万人,其中医生2.39万人,分别增长1.1%和1.9%。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以迎接“九运会”为契机,掀起了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建设了一批体育设施,出色完成18个竞赛项目的承办和闭幕式工作。九运会中广州籍运动员取得金牌比第八届全运会增加了13项。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明显。2001年,广州市以加快实现城市面貌“三年一中变”为目标,以“九运会”配套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强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城建投资142.70亿元。城市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面积达4273.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3%。广州体育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等城市标志性工程和景观工程建设有新的进展,新白云国际机场和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城市供水、供电、供气能力不断增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490.16万吨/日,供电量达224.54亿千瓦时,煤气销售量达15053.90万立方米。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住和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广州市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 城市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2001年全市结合“三年一中变”、迎接和承办好“九运会”工作,全面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广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73毫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比率已达97.0%,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市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1个,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18个,覆盖率达64.1%。全市废水、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广东省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达28.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8%,分别比上年提高2.2个和0.5个百分点。汽车尾气达标率达82.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继续扩大。全年共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58.32公顷,新增公园7个。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4663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26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7平方米,增长16.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4.4%,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7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1万人。其中常住户口人数705.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3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56‰,人口自然增长率4.2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1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38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广州市职工平均工资达22141元,比上年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94元,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60.4台、空调器161.8台、家用电冰箱100.8台、家用洗衣机99台、组合音响63.2套、家用电脑60.8台、移动电话109.4部、家用汽车0.6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446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7台、空调器23台、家用电冰箱59台、家用洗衣机61台、摩托车113辆、淋浴热水器63台、固定电话机85部、移动电话68部。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00.4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日益显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467元,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2.6%下降为40.0%。以住宅、汽车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启动。汽车类销售额增长19.0%,居民人均用于居住类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总额的13.4%。旅游、教育、信息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扩大。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讯类和娱乐文教服务类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总额的22.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上年末的13.13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13.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末的29.28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30.43平方米。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有一部分是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按公安部门统计口径,未包括外来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