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 (1999年3月9日) 1998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广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中共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启动和应变措施,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基本达到宏观调控目标要求,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据初步统计,1998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18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0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830.37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923.66亿元,增长14.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75万元,增长11.5%,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323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产业结构有所变化,1998年,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8%、45.03%和50.09%。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由上年的64∶36调整为62∶38。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也不断得到革新,以股份制经济为代表的混所有制企业加快发展。在工业总产值中,混合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7.26%上升为48.34%。产品结构有所调整。钢、电梯、水泥、啤酒、软饮料、摩托车、汽车、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10.1%、21.4%、26.1%、27.7%、28.6%、43.0%和74.2%。一些日用消费品及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增长减缓或下降。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1998年,广州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坚持“抓大放小”的工作方针。大型企业集团制度创新工作稳步推进,全市58户重点大集团中,已有49户按照《公司法》规范改制并进行工商登记,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初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目前,市属2200户独立核算公有小企业中,已有1100户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转制,八区、四个县级市9402户公有小企业,已转制5406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养老、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工伤、生育保险工作不断发展。金融、投融资、住房、价格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宏观经济效益改善。随着科技在提高经济素质中作用日渐明显以及结构的改善,促进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1459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9621元/人,增长3.6%;第二产业48702元/人,增长7.9%;第三产业51115元/人,增长8.6%。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市政府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完善困难职工解困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再就业专项基金,调控外来劳动力,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广州地区企业下岗职工10.38万人,已分流安置7.56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72.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9%。 市场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6.3%,比上年下降3.7%;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7.7%,比上年下降2.3%。价格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值,而且在国内35个大中城市中,广州市的价格降幅也是相对较大的。 二、农业 广州市农业生产努力克服年初自然灾害的影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三高”农业基地、“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农业总产值154.02亿元,增长4.6%。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繁荣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支持农业生产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3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增长,增加了城乡市场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全年粮食总产量103.3万吨,比上年增长2.4%;蔬菜总产量256.28万吨,增长7.0%;肉类总产量30.62万吨,增长3.4%;水产品总产量30.68万吨,增长11.2%;牛奶总产量3.33万吨,增长7.6%;家禽出栏量1.48亿只,增长2.8%;生猪出栏量170.73万头,增长8.0%。 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商品率达8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集约经营有所加强,已建成蔬菜、优质米、塘鱼、商品猪、荔枝、龙眼等大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10多个,逐步走上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发展轨道。 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各级财政支农专项投入6.2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5.75万千瓦,增长1.8%;有效灌溉面积11.91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57.82亿千瓦·时,增长1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7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工业总产值2520.75亿元,增长13.9%。其中,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554.87亿元,增长1.5%;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423.34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83.56亿元,增长25.9%;“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134.94亿元,增长15.7%;其他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324.04亿元,增长50.6%。 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增速。全年轻工业总产值157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重工业总产值947.36亿元,增长16.9%;轻、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62.42%和37.58%。 工业出口生产有新发展。1998年,全市工业出口产品产值63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08%。 建筑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员劳动生产率37742元/人,增长5.8%。建筑业单位工程施工个数为7733个,施工面积2874.54万平方米,增长4.0%;工程结算收入214.74亿元,增长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扩大投资的宏观政策作用下,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投资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282.22亿元,增长23.6%;更新改造投资额121.95亿元,增长1.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68.78亿元,增长13.2%。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541.26亿元,增长14.2%。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1975个,增长12.1%,其中新开工项目782个,增长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