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广州市统计局

1992年,是广州市经济建设取得重要成效,改革开放取得明显进展,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抓紧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呈现全面、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局面。城市综合实力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初步统计:199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8.91%;第二产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2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18.71%。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6.43%、47.10%和46.4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41元,比上年增长17.8%。绝大多数总量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速度,相当部分主要指标提前完成了全市“八五”计划,使这一年成为广州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年份,在向现代化建设中迈出了新的步伐。1992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缓慢,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滞后。

在新的一年里,全市人民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开拓市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增强企业活力,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农业

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市农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8.91%。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50.33亿元,增长12.95%。各业全面发展。其中种植业产值31.26亿元,增长8.53%;林业产值0.47亿元,增长13.28%;畜牧业产值12.97亿元,增长22.60%;渔业产值4.29亿元,增长25.38%。农业商品产值4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3%,农业商品产值率为77.0%,比上年上升0.76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总产量104.47万吨,比上年减少9.66%。优质稻谷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1.38倍,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45倍。糖蔗总产量230.83万吨,比上年减少2.38%,水果总产量增长22.88%。蔬菜产量比上年增长6.35%,鲜蛋增长16.67%,水产品增长21.30%,肉类总产量增长22.32%,三鸟出栏量增长35.75%。生猪出栏量增长1.37%,年末存栏量比上年增长0.3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1992年全市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资金增加,其中仅市财政拨款就达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市投入冬修水利资金(含县、区、镇)1.02亿元,比上年增长47.7%。1992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99亿瓦,比上年增长9.84%,载重汽车1.61万辆,增长22.57%,农村用电量14.26亿千瓦小时,增长13.47%。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高速增长。199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9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9%;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697.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1%;工业销售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673.63亿元,增长26.06%。实现了工业生产、销售基本同步增长。在全部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78%,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20.4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30.02%。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继续得到发挥,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1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4%,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8.09%。区、县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2.31%和56.18%。进一步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城区和乡镇工业两翼齐飞的局面。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1992年,全市轻工业增加值1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4%;重工业增加值73.48亿元,增长26.76%。轻工业增加值和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2.63%和37.37%。

外向型工业有新的发展。1992年,“三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9.3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3.77%提高到16.06%。全年工业产品出口产值14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1.23%,主要出口产品服装、干电池、皮鞋、塑料制品、轮胎外胎、钟等产量均增长较大。

全市25种拳头产品产量有九成以上比上年增长,增长较大的有:标致汽车增长47.17%,摩托车增长1.24倍,房间空调器增长82.85%,电梯增长55.54%,电池增长14.25%,程控交换机增长1.23倍,水泥增长44.83%,轮胎外胎增长32.92%,钢琴增长23.03%,立德粉增长18.02%,工业缝纫机增长80.97%,味精增长34.09%。规模经济有新的发展,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由上年的的74间增加到92间,实现利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达86间。

企业技术改造继续得到加强,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新产品和花色品种不断增加。1992年市属工业系统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08项,比上年增长7.22%;技术改造投资额14.89亿元,增长93.88%。市属工业系统重点考核的430种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的418种,稳定提高率达97.21%。全年已鉴定成功的新产品539种,新花色品种16515种。

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992年所有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1.74%,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5%,工业资金利税率12.27%,工业成本利润率5.21%,工业净产值率25.25%,全员劳动生产率17973元(按净产值计算),全部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83次。全年产品销售收入60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6%,利税总额增长25.67%,亏损总额增长21.58%,产成品资金上升15.58%。

建筑业生产迅速发展。1992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不含镇、村)446.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18%,全年实行投标承包工程1330个,比上年增长27.94%;全员劳动生产率31649元,增长30.51%。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效益有所改善。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较大改善。初步统计,199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52.62%。国有单位投资125.71亿元,增长47.84%,其中市属国有单位投资额76.34亿元,增长47.40%。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生产性建设投资74.60亿元,比上年增长50.95%,非生产性建设投资51.11亿元,增长43.53%,其中住宅建设投资29.46亿元,增长64.12%。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强,其中电力工业投资15.69亿元,增长52.48%;运输邮电部门投资29.80亿元,增长99.32%。

重点建设项目速度加快。1992年全市在建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4.73亿元,占全市国有单位投资额的27.63%。珠江发电厂3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广州发电厂13.4万千瓦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市电信局长途通讯枢纽工程和广州国际金融大厦已建成交付使用;市内程控电话新开通9.12万门;广东国际大厦、江湾新城、世界贸易中心和黄埔新沙港已部分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