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广东省统计局

科技成果显著。全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4项。获重大科技成果746项,其中基础研究成果93项、应用技术成果630项、软科学成果23项。有2项成果被列入中国2000年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广东省科学技术奖267项,列入省级及省以上的优秀新产品214项,年新增销售产值17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37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00亿元。火炬、星火、科技攻关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全省已设立技术贸易机构6028家,从业人员15万人。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464份,合同金额4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9%。

综合技术服务逐步完善。全省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30个,抽查产品3175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81.8%.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1123件,专利授权1579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5.7%和10.3%.测绘部门共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图7171幅,出版商品性地图及图书124种。全省共建立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网站53个,海洋部门的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基础教育保持稳定。全省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7%,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1%,小学五年保留率100%,初中三年保留率88.4%。学前教育有新发展,3—6岁儿童入园(班)率51.0%。

全日制教育稳步发展。全省共有小学2.42万所,共招生155.73万人,在校学生929.93万人。普通中学3964所,招生171.16万人,在校学生460.69万人;职业中学414所,招生8.61万人,在校学生21.75万人。中等技术学校244所,招生6.57万人,在校学生25.7万人;中等师范学校46所,招生0.27万人,在校学生3.3万人;技工学校186所,招生5.84万人,在校学生15.4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52所,招生12.08万人,在校学生29.95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26个,招收研究生5702人,在校学生13023人。

成人教育发展较快。全年全省有成人高等学校41所,在校学生20.14万人;成人中专学校308所,在校学生18.95万人;成人中学394所,在校学生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省共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14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0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23个,博物馆、纪念馆130个。广播电台23座,电视台2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人口覆盖率96.3%。全年发行故事片96部。共出版图书2.67亿册,报纸34.64亿份,杂志2.59亿册。

卫生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有卫生机构8984个,床位16.81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50万人,其中医生11.12万人,比上年增长2.5%。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不断巩固和发展,全省有县级医疗机构348个,乡镇卫生院1680个,乡镇卫生院有床位4.4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97万人。全省92.4%的村有乡村医疗点,乡村医生、卫生人员有4.40万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继续推进,全省全部的县(市、区)均通过农村初级保健的省级审评,实现了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的规划目标。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70.3%,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5.2%.碘盐覆盖率达97.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为91.4%。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3人破6项次世界纪录,13人获36个世界冠军,2人破5项次亚洲纪录,23人获29个亚洲冠军,203人获156项次全国冠军,4人破6项次全国纪录。《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情况良好,广东选手在悉尼奥运会上共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在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广东共获37项金牌,位居全国第一。《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省得到广泛贯彻实施。中、小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率、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5.0%、93.6%和24.7%。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有新发展,全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略有好转,全省大部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清洁,江河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年末全省各类环境监测人员1841人,增长8.2%。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747个,投入13.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倍和1.6倍。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94个,控制面积2526.10平方公里。环境噪音达标区126个,面积1049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153个,总面积299.50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6.22万公顷,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8%。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在建5个,生态示范区面积177.82万公顷,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8.9%,建成项目“三同时”执行率99.6%。“—控双达标”工作顺利完成,全省工业污染源达标率99.9%。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已扩展到全省所有设市城市。

十二、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4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0.9%。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全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29.4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545元,增长10.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

城乡居民住宅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3801.17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4269.77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4.2%和0.4%。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全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998.3万人,比上年增长87.6%;参加失业保险748.48万人,增长69.8%;参加工伤保险960.65万人,增长14.9%;参加医疗保险350.34万人,增长182.5%;参加生育保险职工231.57万人,增长10.2%;173.70万离退休人员享受了社会养老待遇。社会保险基金全年征缴185.57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年末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金额254.23亿元,增长40.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省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149个,床位7.69万张,收养5.2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6.9%和11.9%。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72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87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0836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省143个市、县、区已全部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有34.8万人,投入保障资金2.3亿元。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建设继续巩固,全省已有1584个乡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有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汇总核查中,人口数据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