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广东省统计局

2000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和总任务统揽全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比预期更好的成绩。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50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0.3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853.0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3662.68亿元,增长10.6%。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构成为10.4:51.1:38.5.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居民消费价格转降为升,全年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3%。商品零售价格降幅收窄,全年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微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3.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1%.主要物资销售价格上升10.1%。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84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46.4万人,增加9.2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16.67万人,增加14.39万人)。年末全省在岗职工749.8万人,比上年下降4.0%。据劳动部门统计,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际分流安置率50.3%。年末全省国有企业尚有下岗职工10.06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0.1%。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3.2万人,实现就业或得到安置52.7万人,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5%。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全省列入国家脱困考核目标的企业490家,已有脱困企业355家,脱困率为72.5%。煤炭、制糖、纺织三个特困行业脱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属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进展顺利。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进程加快,转制面已达到75%以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大。省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物价回升的基础不牢固,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跟不上经济加快发展要求,农业发展存在隐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作物实行结构大调整,粮食生产实现主动性减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99.89千公顷,比上年下降5.3%;亩产392公斤,减少2公斤;总产量1822.33万吨,下降5.9%。

油料作物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总产量78.78万吨,比上年增长5.4%.糖蔗总产量1137.59万吨,下降6.6%.蔬菜生产稳步发展,总产量2214.80万吨,增长5.0%.水果总产量643.52万吨,增长3.3%。

林业加快了植树造林、国土绿化、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的步伐,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全年完成荒山造林、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面积248.0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6%。其中:荒山、荒地和沙滩造林17.17千公顷,增长2.8倍;迹地更新106.30千公顷,增长6.5%;低产林改造124.60千公顷,增长2.1%。完成新封山育林122.73千公顷,增长34.3%。营造防护林41.04千公顷,增长72.9%。森林覆盖率56.9%。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24.48万吨,比上年增长2.7%。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593.19万吨,增长3.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60.46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32.73万吨,分别增长1.4%和5.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动力1763.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化肥施用量(折纯)176.20万吨,增长1.9%;农村用电量405.45亿千瓦时,增长2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3275.96亿元,增长16.1%;轻工业增加值1539.62亿元,增长10.6%;重工业增加值1736.34亿元,增长24.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增长12.3%,集体工业增加值增长9.3%,“三资”工业增加值增长16.4%,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增长22.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4.6%。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和优化。高新技术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光通信设备增长54.8%,程控交换机增长75.6%,移动电话增长100.9%,传真机增长88.2%,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26.2%,半导体集成电路增长36.6%,激光视盘机增长65.3%。关闭、破产省属煤矿13个,制糖行业压减生产能力1万吨/日,纺织行业累计完成压锭18.32万锭。

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新成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13.0个百分点,亏损额下降46.8%,利润总额增长58.3%。其中国有及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11.5%,亏损额下降52.9%,利润总额增长49.8%。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7.1,比上年提高14.7点。其中,资本贡献率提高1.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1.2个百分点,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增长23.1%。企业盈利大幅度增长,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24.52亿元,比上年增长56.5%;亏损企业亏损额151.77亿元,下降16.3%;税金总额431.83亿元,增长16.8%。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施工单位工程个数39960个,增长7.2%.其中投标承包15095个,增长15.9%,实现利税49.01亿元,增长19.1%。

矿产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全省共安排地质勘查项目1185项,提交新发现大中型以上矿产地6处;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8500平方公里,1:5万区域地质调查1491平方公里,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67万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2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68.27亿元,下降6.9%;更新改造投资432.75亿元,增长22.1%;房地产开发投资831.15亿元,增长22.9%。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8086个,比上年下降20.2%,其中新开工项目3756个,下降14.9%。年末项目计划总投资687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本年计划投资1851.24亿元,下降0.2%。

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54.45亿元,原材料工业投资46.30亿元,能源工业投资169.73亿元,交通运输业投资285.47亿元,邮电通讯业投资239.01亿元。

重点建设项目按期完成计划。全年47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91.81亿元,为年计划的100.6%.列入全部投产计划的8个项目中,广州东西南环高速公路于6月通车,新增31.5公里;梅坎铁路9月份初步验收,正线交付里程99.78公里;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于6月投入商业运营,成为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湛江电厂二期2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营;珠海电厂2号机组4月移交商业运营;珠江钢厂业已试产;广州中心区23公里内环路交付使用。另外,续建项目中广东农网改造部分验收;广州轿车项目整车部分全年共生产轿车32208台,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一期的教学综合楼于12月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