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湘西州统计局

有广播电台9座,其中州级广播电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7套,全年制作广播节目6963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2.11%,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有州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座,公共电视节目10套,全年制作电视节目4590小时。有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发射功率为22.75千瓦。有线广播电视用户为29.43万户,其中开通数字电视7.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2.99%,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解决农村电视盲区1617个,覆盖人口13.52万人。全州有卫星收转站23.11万座,微波站2座,传送线路长度为183公里。

年末全州有卫生事业机构305个。其中,县以上综合医院9个,中医医院8个,专科医院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乡镇卫生院216个。全州设置病床8002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97张。共有卫生人员10019人,其中技术人员829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7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启动。设立了峒河、乾州、镇溪等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人口15.2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0.57万人,参合率90%,同比提高4.51个百分点,受益农民46.35万人次,受益率23.1%。完成10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500所合格村卫生室建设。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全州共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1151户,监督覆盖率达95.2%,实施行政处罚751户次。清理审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986户,清理整顿个体诊所349户,取缔无证行医47户。

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州运动员龙清泉获得一枚举重金牌,田荣获2枚残奥会金牌。城镇社区健身路径和农民健身工程积极推进。全年体育彩票公益金投放全民健身器材68处。全州城乡广泛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的群众喜爱和乐于参与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全年全州共举办大型活动12次,开展龙舟、健步行、篮球、乒乓球、太极拳、苗鼓、健身球、钓鱼、门球等16个项目的活动,直接参加健身活动群众达30多万人次。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面积14.04万公顷。全州建设占用耕地283公顷(未包括吉怀、张花高速公路建设占用耕地254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76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15.84万公顷。

全州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其中自然保护区31个,自然保护小区15个。保护区面积29.98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8.7%。在31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县级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63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61万公顷。全年完成污染治理项目16个。酸雨控制区面积18.5平方公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7.1%,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39万亩、工程造林6万亩,全州75.2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植树370.8万株,完成以城镇周围、公路两旁、河道两崖、水库四周为主的“四边”绿化工程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为63.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2008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6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2.79%。环境执法力度加大。对49家国控和省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对近10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进行了否决。对67家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处罚,对84家钒矿企业进行了全面炸毁、拆除。全面完成钒矿“三禁”工作任务,矿山整治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州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略有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92平方米,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全年安全生产死亡人数165人,同比下降35%。其中,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73人,下降44.7%;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89人,下降0.76%;煤炭百万吨煤死亡人数3.85人,下降75.8%;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3起,造成123人死亡,35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0.39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2.53人,减少2.41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总人口为273.93万人,比上年增长0.7%,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06.76万人,占总人口的75.5%,其中土家族114.04万人,苗族91.1万人。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3.56‰,比上年上升0.4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03‰,比上年下降0.3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53‰,比上年上升0.82个千分点。全州399人享受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3394户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奖励扶助金;77人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3元,增长12.3%。其中,工资性收入7097元,增长19%;经营性收入1051元,增长6.1%;财产性收入411元,增长24.3%;转移性收入1688元,下降8.2%。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增长14.2%。其中,工资性收入782元,增长15.6%;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495元,增长11.7%;财产性收入31元,增长17.6%;转移性收入267元,增长2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1.8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全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49元,增长7.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和食品支出分别增长13.6%、18.9%和11.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建筑面积)35.1平方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7元,增加322元,增长16.8%。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24.4%、5.4%和2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6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2.2%,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71亿元。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3.56万平方米;新建城镇廉租住房15.4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道路面积3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9.62平方米,新增设排水管道总长45公里。全州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7.5%以上,燃气普及率达71.5%以上。全州城镇化率为34.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2.56万人,其中企业3.92万人,事业5.95万人,机关2.69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11万人;援助就业困难对象及零就业家庭就业3466户,其中零就业家庭就业276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1686户;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全州共有敬老院162所,供养五保老人6257人,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有敬老院。城市低保对象81.8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1371万元;农村低保对象98.8万人次,发放低保金4377万元。全年新建农村安居房2000户,发放救灾救济款8814万元,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面进一步扩大,救助农村患者11362人次,城市患者4288人次。资助11.3万农村特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895万元。全州参加企业养老保险12.58万人,其中在职职工9.71万人,离退休人员2.87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当年新增参保1.3万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95亿元;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7.47万人,离退休人员2.1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95万人,其中新增参保2.1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9.0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9.92万人,其中新增参保3.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4万人,其中新增参保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1.84万人,其中新增参保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