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娄底市统计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9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2亿元,增长3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2.3亿元,增长4.0%;重工业73.9亿元,增长35.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5亿元,增长46.6%,股份制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13.8%。新产品产值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全年实现产值39.5亿元,增长5.5倍。

工业企业盈利创历史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5.1亿元,比上年增长72.7%,其中实现利润12.8亿元,增长1.58倍。亏损企业由上年的58家减少至44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也由上年的0.78亿减少至0.59亿元。效益提高的同时,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21.8亿元,增长59.9%,产品销售率达99.4%。

建筑业稳步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全市建筑业继续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在全部建筑业企业中,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99家,实现利税2.2亿元,增长0.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8.71万平方米,下降5.2%,竣工面积163.9万平方米,增长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在重点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和开发区建设等的拉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7.3亿元,增长24.4%;农村投资15.9亿元,增长2.2%。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28.5亿元,增长1.4倍;更新改造投资40.9亿元,下降5.6%;房地产开发投资5.3亿元,增长33.2%。地方项目投资65.3亿元,增长10.7%,中央项目投资27.9亿元,增长48.4%。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全市累计争取国家、省各类建设资金2.88亿元,其中国债资金2亿多元。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涟钢200万吨热轧薄板、冷钢扩改一期工程、双峰海螺水泥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涟钢150万吨冷轧薄板、金电2*60万千瓦机组已开工建设,县乡公路改造、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全年施工项目45个,完成投资6.7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1.7亿元,增长1.1倍。扩建城市道路6.9公里,扩建面积18.9万平方米,铺设城市排水管道0.8公里。同时加强了广场、公园、步行街建设,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0.5亿元、54.5亿元、22.3亿元,除一产业略下降外,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7.9%和38.5%。工业投入力度不减,全年完成投资54.2亿元,增长27.5%,工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70.1%。第三产业投入力度加大,投资增幅高于二产业10.6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房地产、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投入增加,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正发展成为我市新兴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与设施:炼钢100万吨,水泥110万吨,原煤17万吨,焦炭35万吨;新建公路357公里,改建公路208公里;城市供水0.1万吨/日;新增高等学校学生席位2600名,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中等学校学生席位5500名,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据交通部门抽样推算,2004年,全社会公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46.9亿吨公里,增长36.7%,客运周转量18.2亿人公里,增长19.7%。年末全社会拥有汽车3.2万辆,其中载货汽车2.1万辆,载客汽车0.44万辆;拥有民用运输船舶463艘,其中客船10艘,货船453艘。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9亿元,增长17.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亿元,与上年持平;电信业务总量8.9亿元,增长20.3%。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28.5万门。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7.9万户,增长11.3%,固定电话普及率11.9台/百人,比上年提高1.3台/百人。移动电话用户48.24万户,增长16.6%,移动电话普及率大为提高。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商贸物流繁荣活跃。全市消费品市场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兴业态不断发展,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入,零售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54.8亿元,增长13.9%;农村市场日趋活跃,增速加快,全年零售额30.4亿元,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77.1亿元,增长13.4%;餐饮业零售额7.6亿元,增长10.2%。新增了明珠商业街、九亿步行街、金海名店等新的经营网点,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新增3个,达到9个。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全市进出口总额为349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4倍,其中出口10928万美元,增长1.31倍,进口24047万美元,增长2.56倍。

招商引资又有新突破。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977万美元,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6939万美元,增长10.9%。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年合同引进项目28个,其中工业项目25个,引资达11.4亿元。

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市委政府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明确提出了打造湘中旅游板块的战略构想,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共接待旅游人数285万人次,增长22%。新批国内旅行社5家、国际旅行社1家。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游路不断改善。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一是各项存款稳步增长,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成为拉动存款增长的主要动力。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2.1亿元,比年初增长1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84.8亿元,增长15.6%;企业存款余额39.8亿元,增长19.7%。二是新增贷款总量适当,支持重点突出。

2004年,各金融机构认真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既控制了信贷的过快增长,又作到了松紧有度,有保有压,投放重点突出。新增人民币贷款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业、基本建设和个人消费上。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9.9亿元,增长8.0%。其中农业贷款增加3.68亿元,同比增长10.5%%,支持了"三农"的进一步发展;短期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增加1.44亿元,增长4.7%,满足了工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基本建设及技改贷款增加8.28亿元,增长56.1%,支持了涟钢薄板、金电扩建、公路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个人消费贷款增加1.13亿元,增长31.9%,支持了住房、汽车等消费的发展。以上四项合计增加贷款14.53亿元,占全部本外币新增贷款的75.5%。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贷款增幅的提高和贷款结构的改善,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