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工业建设步伐加快。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投资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电力、交通、邮电等行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行业投资10.60亿元,电力行业投资4.79亿元。全部工业完成投资19.24亿元,增长84.3%。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年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8个,投资总规模115.3亿元,其中国家、省属项目5个,市属重点项目13个。娄涟公路、潭邵高速公路已全面竣工通车,洛湛铁路益娄段全线主体完工,已进入铺轨阶段;涟钢薄板、三峡-广东500千伏输电工程等项目进展较快;潭邵高速双峰连接线、新化资江二桥、娄底邮政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建设;2001年动工的城区8条道路配套工程已全面竣工,新星路全线开通,市政府搬迁工程进展顺利,湘中大道路基已基本完成,市政府新办公大楼已经正式动工。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人造富铁矿80万吨/年,热轧钢材52万吨/年;火力发电0.18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95.6公里,变电设备能力6.2万千伏安;程控交换机6.1万门,新建公路5.08公里,改建公路111.53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4公里,扩建面积5.35万平方米,城市永久性桥梁1座,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2万吨/日;水库容量0.4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据交通部门抽样调查,2002年,全社会公路和水运货物周转量32.5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1%;公路和水运客运周转量15.15亿人公里,增长22.8%。年末全社会拥有民用汽车2.9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33万辆,载货汽车1.61万辆;拥有民用运输船舶534艘,其中客船10艘,货船524艘。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09亿元,增长21.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7.4万户,增长5.9%;固定电话普及率9.3台/百人,比上年提高0.5台/百人。移动电话、互联网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22.51万户,增长37.9%,国际互联网用户4.50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5488户。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商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活。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3亿元,增长8.0%。其中城市36.38亿元,增长9.3%;农村(县及县以下)42.45亿元,增长6.9%。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61.98亿元,增长6.8%;餐饮业6.35亿元,增长37.9%;其他行业10.50亿元,增长1.5%。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9.70亿元,下降2.9%,非公有经济59.13亿元,增长12.2%。流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先进的营销方式被逐步引进,各类特色化专业化较强的连锁店、超市、品牌店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物价稳定。2002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4%。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价格上涨1.7%,衣着价格下降3.5%,家庭用品及设备价格下降2.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0.3%。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进出口贸易又上新台阶。2002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2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出口4530万美元,增长11.9%;进口3693万美元,增长12.3%。进出口市场开拓取得显著成效,传统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对亚、非、欧、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也有所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出口以龙头企业锡矿山和新兴企业五江集团为主,两家企业出口总额达416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92%;进口仍以涟钢为主,其进口占全市进口额的91.3%。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27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42万美元,增长17.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872万美元,增长11.7%。 旅游业加速发展。2002年,全市旅游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方面加强了对现有景区、景点的配套完善,挖潜创新,新化狮子山公园创建了我市第一家AA级旅游景区;另一方面,加大了开发新旅游景区的力度,全年开发新旅游景区景点12处。积极参加中国湖南旅游节,成功举办了湖南娄底冷水江波月洞“西游之旅”艺术节,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新批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2家,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1家,申报国内旅行社8家,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80万人次,创旅游直接收入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3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6.07亿元,新增22.8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8.17亿元,新增1.8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05亿元,新增18.3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5.92亿元,新增7.8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9.67亿元,新增2.3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45亿元,新增9319万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7887万元,新增1137万元;汽车消费贷款5503万元,新增5097万元,存贷差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存贷差达50.15亿元,增加15.07亿元。现金投放趋缓,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37.77亿元,现金支出541.84亿元,净投放4.06亿元,比上年减少34.3%。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险范围不断扩大,险种更加丰富,全年保费收入3.78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其中财产险收入0.88亿元,增长25.7%;寿险收入2.90亿元,增长72.6%;全年保险赔付额为0.99亿元,增长17.4%,其中财产险赔付0.45亿元,寿险赔付0.54亿元,分别增长18.4%和14.9%。 九、科学技术的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共组织申报省及省以上科技计划34项,组织编制市级科技计划81项,安排科技经费1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共完成科技成果鉴定6项,科技成果登记6项,申报省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4项,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18项。申请专利126件,其中4个项目被评为省专利技术实施优秀奖,“眼保健矫正姿势学习桌”在第十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全年新登记技术贸易机构4家,完成技术贸易额7110万元。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92亿元,完成利润264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96.6%。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娄底师专专升本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肯定,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娄底潇湘职业学院正式建院工作通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评审。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2所,全年招生2785人,在校学生5942人,分别增长53.9%和25.2%;普通中专学校6所,招生5882人,在校学生15435人,分别下降12.9%和2.1%;普通中学312所,在校学生31.78万人,增长11.6%,职业中学27所,在校学生1.21万人,普通小学1444所,减少87所,在校学生36.68万人,减少11.6%。“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与上年持平;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8.1%,提高2.1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仅为0.37%,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2.47%。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力量办学发展迅速,效益显著。全市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10个。比上年增加50个,在校学生总人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