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负增长。由于2000年投资增幅较高,基数大,而2001年的技术改造主要是续建扫尾项目,投资量不大,房地产投资进入低潮,所以200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滑。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1亿元(不包括潭邵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等跨区项目),减少5.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21.37亿元,减少14.1%;集体投资3.83亿元,增长2.3%;个体投资13.41亿元,增长11.2%。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9.75亿元,增长14.9%;更新改造投资9.81亿元,减少29.3%;房地产开发投资1.53亿元,减少32.5%。地方项目投资15.58亿元,减少9.3%;中央项目投资5.79亿元,减少13.1%。 投资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电力、交通、邮电等行业。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黑色金属冶炼行业投资6.01亿元,电力行业投资2.55亿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5.44亿元,这三个行业的投资占国有投资的65.5%。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年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规模145亿元。其中国家、省属重点项目5个;市管项目16个,总投资15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5.6亿元,至年底项目动工15个,完成投资5.3亿元,占年计划的94%。备受关注的潭邵高速公路已投资30亿元,绝大部分路基土石方和桥涵工程初步完成,2002年底通车有望;娄涟公路全线路面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娄底市城区八条主干道的配套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935万元,2002年内可建成完工。娄星北路二期配套工程、娄双220KV送变电工程、株六复线娄底段等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涟钢200万吨超薄板带工程已于2001年12月29日正式破土动工。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火力发电1.32万千瓦;长途电缆292延长公里,程控交换机5.6万门;改建公路12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9公里,扩建面积3.72万平方米;生铁生产能力10万吨/年,炼钢30万吨/年,片剂制药6000万片/年;城市天然气储气能力3.5万立方米/日;水库容量0.0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 五、国内贸易 2001年,在国家连续两次增加公务员工资,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扩大消费信贷规模等多种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9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城市33.29亿元,增长8.8%;农村(县及县以下)39.70亿元,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8.05亿元,增长9.5%;餐饮业4.61亿元,增长6.4%;其他行业10.34亿元,增长7.7%。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0.29亿元,增长1.7%;非公有经济52.70亿元,增长12.1%。 国合商业改革平稳推进。全市20家国合商业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两个置换”,完成“两个买断”。新开各种“超市”、“连锁店”20余家。积极引进现代营销方式,注重向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成效明显。个体私营商业保持较快发展,缴纳税收比上年同期增长19.3%。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2001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我市对外贸易进口大增,出口萎缩。全年进出口总额为73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出口4051万美元,减少15.2%;进口3288万美元,增长1.93倍。在出口贸易中,生产企业出口4051万美元,减少14.3%;外资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为零。在出口商品中,锑锌等有色金属2800万美元,增长18.8%;钢材钢坯等黑色金属978万美元,减少55.7%;日用五金器皿169万美元,增长14.7倍;医药原料50万美元,增长41.3%。 利用外资再创佳债。全年协议利用外资2572万美元,减少8.4%。实际利用外资2846万美元,增长19.8%。 旅游业起步不凡。全年共开发开放新景点8个,建设和进一步完善了新化大熊山森林公园、新化油溪河峡谷漂流、梅山文明旅游区、大乘山波月洞风景名胜区、世界锑都锡矿山旅游区、仙女寨景区、湄江风景名胜区、龙山白马旅游区、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水府旅游度假区娄底景区、湘黔铁路沿线景点等12个主要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市内四条旅游黄金线路;新批星级饭店2家,使全市星级饭店达到9家,其中三星级1家,二星级7家,一星级1家;新成立旅行社2家,使其总数达到3家。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25万人次,创旅游直接2.0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值14.35亿元。 七、交通和邮电业 据交通部门抽样调查,2001年全市公路和水运货物周转量23.40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2.34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步伐不减。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83亿元,增长49.5%;实现邮电业务收入4.59亿元,增长23.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5.31万户,增长11.9%。电话普及率8.83台/百人,比上年提高0.88台/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5.29万户,增长69.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存贷款取得较快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53.96亿元,比年初增加21.9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06亿元,增加3.2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19亿元,增加16.28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9.18亿元,比年初增加5.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0.35亿元,增加5.2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7.31亿元,减少1.98亿元。现金投入趋缓。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9.64亿元,现金支出50.26亿元,净投放6.18亿元,比上年减少43.5%。现金投放趋缓,储蓄回笼增加,表明居民投资和消费动力仍显不足。 保险业稳中有长。全年各项保费收入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0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68亿元,分别增长8.4%和21.9%。全年赔付额0.85亿元,增长3.9%。其中财产险赔付0.38亿元,寿险赔付0.47亿元,分别增长1.4%和6.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长足发展。全年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00项均已顺利实施,安排科技经费890万元。完成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评审、论证21项,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的2项,国内先进的3项,省内领先的9项,省内先进的7项。共登记成果17项,其中省级登记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评定科技进步奖16项。申请专利115件。完成技术贸易额6520万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所增大。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19亿元,创利税0.62亿元,分别增长22.8%和59.1%。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娄底师范并入娄底师专基本完成,娄底师专专升本正在争取,娄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批准成立。现在全市拥有普通高校1所,全年招生1809人,在校学生474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20.7%。普通中专学校6所,招生6751人,增长45.1%;在校学生15756人,增长24.7%。技工学校5所,招生761人,减少72.1%;在校学生1948人,减少51.5%。普通中学313所,在校学生28.48万人,增长11.6%;职业中学37所,减少6所,在校学生1.34万人,减少31.6%;普通小学1531所,减少262所,在校学生41.48万人,减少9.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与上年持平;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0%,提高1.7个百分点;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5%,下降0.5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5.1%,提高2.6个百分点。社会力量办学发展迅速,全市现有社会办学校61所,在校学生总人数28500人,比上年增加5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