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国内外游客518万人次,增长20.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亿元,增长21.2%;接待入境游客2.56万人次,创汇24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5%和28.2%。全市现有旅行社21家,新增2家;星级饭店新评3家, 有5家宾馆正在评星申报。荣获“2007年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浯溪碑林、阳明山、金洞金沙滩等3个景区被评为3A景区,金洞、千家峒新增为国家森林公园,舜帝陵有望晋升4A景区。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7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全社会货物周转量73.5亿吨公里,增长24.3%;旅客周转量63.9亿人公里,增长0.7%。零陵机场投入运营,开通了永州经长沙至广州的往返航班。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6.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4.9万辆,增长6.3%。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11亿元,增长5.2%;电信业务总量23.95亿元,增长27.7%。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9.99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8.2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为61.52万户,增长1.5%,移动电话拥有量为86.47万户,增长25.2%。全年新增通电话自然村87个,农村“乡乡能上网”信息化工程顺利实现。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29.02亿元,同比增长25.5%,比去年同期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6亿元,增长22.9%。11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均过亿元,比上年增加2个,过2亿元的县区2个。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9.13亿元,增长38.2%。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科技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27.6%、86%、57%、52.9%和52.3%。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434.42亿元,比年初增加60.7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为55.45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325.81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3.79亿元,比年初增加34.92亿元,同比多增6.4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6.53亿元,同比多增6.13亿元。 保险行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10.17亿元,增长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5亿元,增长36%;人身险保费收入7.72亿元,增长29%。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4.18亿元,增长58%。其中财产险赔款1.49亿元,增长26%;人身险给付2.69亿元,增长8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普通高校在校生2.2万人,增长4.43%。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9.8万人、22.4万人和41.8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84人。拥有幼儿园 414所,在园幼儿6.7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41.06 %;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71.8 %,提高13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64 %,提高 0.29 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7%,提高0.27个百分点。各类民办学校 148所,在校学生4.2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校1所。中心城区中小学新增112个教学班5000个学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永州工商职业中专进入全省示范性职中行列,申报筹建永州技师学院获省通过。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6项,其中省以上科技成果3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专利268件,其中发明专利57件。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项,落实资金580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经费209万元,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5项,经费180万元。完成了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编制下达,共确定39个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28项,指导性计划70项,安排经费35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2007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11个。全市广播电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3.16%。全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37%,有线电视用户8.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7000户。新田发现重大历史文物遗存,江永上甘棠、零陵涧岩头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建成乡镇文化站205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卫生机构353个,拥有人员16976人,床位总数1144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2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2个。卫生技术人员1413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224人,注册护士4124人。已改建或新建乡镇卫生院149所,占全部建置乡镇的80%。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参合率达80%。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运动健儿参加国际国内赛事,获3个世界冠军,10个全国冠军,在省级运动会上中获奖牌93枚,其中金牌33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全年组织大型健身活动113次,其中千人以上的19次,参加人数达到89220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80.16万人,增加2.6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为512.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7‰,比上年提高1.0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7‰,上升0.0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3‰,比上年提高1‰。全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 5267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657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09.18元,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其中人均工薪收入7448.98元,增长15.5%;经营净收入1493.85元,增长34.2%;转移性收入1739.51元,增长18.1%;财产性收入204.2元,增长38.2%。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878.31元,增长18.8%;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1774.57元,增长2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97元,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27元,增长16.7%;家庭经营收入2105元,增长14.2%;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66元,增长14.5%。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68.85元,增长13.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8%。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01.65元,下降8.3%;交通和通讯支出620元,增长25.0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下降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39元,增长20.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3%,下降1.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