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2522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56所,普通中学379所,小学941所,小学教学点910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幼儿园229所。全市在校学生数为61.90万人,拥有专任教师4.17万人,招生人数21.09万人,毕业生数15.67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为99.91%,小学升初中率99.53%,初中升高中率97.58%;小学辍学率为0.39%,初中辍学率为2.1%。 九、广播、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速。全市广播综合覆盖人口457.5万人,广播综合覆盖率9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人口480万人,电视综合覆盖率9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5859公里,比上年增加459公里。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12万小时,制作广播节目时间8098小时;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7.57万小时,制作电视节目时间1.35万小时。全市卫星接收站1.02万座,增加114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2座,增加3座;调频发射机19部,增加8部;发射功率37.8千瓦,增加11.5千瓦。 文物保护及艺术创作成果不断。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5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8个。完成市博物馆安防工程二期建设,规划了龙兴讲寺等6个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方案,做好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全市革命文物情况调查。完成了安江农校袁隆平杂交水稻纪念园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参加三峡库区的考古工作,共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器物200多件。老年舞蹈《婆婆辣》参加全省老年文艺调演获得金奖,参加全国第八届艺术节获全国群星奖表演奖。版画作品《兴旺》、书法作品《道德经》、摄影作品《醉了,瑶山》被推荐参加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复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进展顺利。开展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推荐通道侗锦、侗戏、侗族芦笙、侗族琵琶歌、大戊梁歌会、靖州苗侗芦笙节、沅陵龙舟赛、鹤城上河阳戏、麻阳盘瓠祭、溆浦花瑶挑花等12个项目参加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推荐辰河目连戏等5个“国保”项目9名代表性的传承人参加全国评选。沅陵辰州傩《三妈土地》、沅陵山歌、通道铜锦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 卫生工作取得新成就。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扩展到8个,实际覆盖农村人口237.97万人,覆盖率59.7%;参合农民183.1万人,参合率77.0%。全市各类卫生机构467个,其中医院68个,卫生院330个,采供血机构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专科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监督所13个,实有床位12328张,卫生工作人员16544人,卫生技术人员14514人,其中执业医师3718人,执业助理医师2194人,注册护士3900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05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71张。 积极备战省十运会。加强重点项目训练基地建设,全力办好“皮划艇、游泳、射击”三个基地,实行集中食宿、集中训练、集中管理,打造拳头竞赛项目。落实业余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伙食补贴等项费用。有针对性的做好教练员选拔和培养工作,落实业余教练员岗位责任制,逐步建立机制灵活、奖优罚劣、鼓励竞争的良性管理机制,鼓励各县(市、区)及社会力量兴办训练点。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依照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7年末全市在册总人口为502.32万人,比上年增加2.32万人,增长0.46%;常住人口为455.80万人,增加1.3万人。在册人口中,分城乡看,市镇人口166.34万人,乡村人口335.98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258.15万人,女性人口244.1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5.7:100。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99‰,死亡率为6.74‰,自然增长率为7.25‰,计划生育率为94.5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7元,增长9.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42元,增长7.8%;人均食品支出2928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增长7.7%;人均现金支出2361元,增长14.5%;人均食品支出1394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9.0%。 就业和再就业力度加大。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1万人,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1094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1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52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万人,其中跨省转移就业4.60万人。实现技能培训10.17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培训3.92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80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实际缴费人数1.44万人,征缴基金、清收欠费4.36亿元。失业保险新增参保2.15万人,征缴基金3001万元。医疗保险新增参保2.77万人,征缴基金2.97亿元。工伤保险新增参保4.76万人,征缴基金1558万元。生育保险新增参保3.19万人,征缴基金118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13.17万人,征缴基金5.62亿元。 城乡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1.04亿元,救助116万人次,比上年增发资金2366万元。全年新增城市低保对象6102户1.18万人,取消3976户8157人,调整7.2万余人次。全年财政下拨救灾资金3731万元,接受社会捐赠480万元,帮助7652户受灾户兴建新居。救助城市医疗患者1994人,支出金额197万元。救助农村患者5.90万人,资助参加新农合5.62万人,累计支出金额480.6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共支出677.6万元。农村低保人数增加到8.07万人,增加4.38万人,全年发放56.9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479.4万元。 十一、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示范市建设成效显著。芷江县、会同县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专家组现场考核验收,成为我市首批通过验收的全国生态示范县。对照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26项考核指标,其中25项已基本达标。市级生态创建“十件事实”全年完成投资6.62亿元,项目总进展率87.8%。实施怀黔、怀芷、杨村入城口绿色景观长廊建设工程,栽植绿化大苗4000余株。确定了金大地、华中水泥、湘维公司、辰森电力等10家市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其中洪江纸业已完成了验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38万亩、产品认证18个,绿色食品认证10个。 市区三大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医疗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已经点火试运行,现已向省相关部门提出了验收申请。市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防渗、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已经验收通过并正式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投资累计完成8895万元,厂区内日处理10万吨的四组生化池土建工程已经完工,并进行试水。连接厂区与城区的截污干管已经铺设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