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态势良好。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1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城市实现67.96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9%;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44亿元,同比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100.84亿元,增长13.7%;餐饮业12.12亿元,增长16.7%;其他行业0.45亿元,增长13.8%。“十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4%,比预期目标高了0.9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升级有所加快。近年来,以汽车、住房、高档电器等为主的大宗消费品的消费逐渐升温,并且日渐成为引领居民消费上扬的主要源动力。200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零售额中,食品类增长23.8%,服装类增长30.6%,日用品类增长27.9%,化装品类增长28.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9.6%,电器类增长131.9%,药品类增长33.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5.5%,汽车类增长18.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外贸水平依然偏低。2005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0.66亿美元,同比下降54.3%,其中出口0.20亿美元,同比增长71.8%;“十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26亿美元,年均增长14.9%,其中进口总额3.73亿美元,出口总额0.53亿美元。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审批利用外资项目88个,较去年增长12.8%;合同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十五”期间全市共审批利用外资项目225个,合同利用外资6.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45亿美元,年均增长40.6%。 旅游业发展逐渐升温。旅游在重点加强“两山一城”景区景点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区等级评定工作,旅游业发展来势良好。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2.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6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015亿美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增速加快。2005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完成13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3%,比2000年增长29.7%,年均增长18.1%;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0.53亿人,比上年增长16.2%,比2000年增长90.8%,年均增长13.8%;完成客运周转量40.08亿人公里,增长14.5%,比2000年增长145.2%;完成货运量0.29亿吨,增长13.7%,比2000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32%;完成货运周转量39.56亿吨公里,比2000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 邮电通信业生机勃勃。2005年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5.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比2000年增长2.28倍,年均增长26.9%。全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6万户、互联网用户12万户,分别比2000年多出7.4、45、9.32万户,其中农村上网用户3万户;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1.4%,比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20.05亿元,同口径比增长1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92亿元,同口径比增长27.9%;一般预算支出39.48亿元,同比增长20.1%。“十五”期间实现财政总收入77.48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4.9%,较同期GDP年均增幅快了4.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2%;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1.3%,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抚恤与社会救济费支出、教育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医疗卫生经费支出年均分别增长31.7%、37.5%、17.3%、21.7%、14.2%。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9.3亿元,同比增长17.4%,较2000年增加173.1亿元,年均增长1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7.19亿元,比2000年增加136.97亿元,年均增长1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2.34亿元,同比增长12.8%,较2000年末增加50.11亿元,年均增长9.8%,其中农业贷款、中长期贷款和基本建设贷款分别为41.21亿元、57.12亿元和26.53亿元,较2000年分别增长18.2%、23.8%和36.8%。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2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0.3%;人身险保费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7.5%。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人身险业务给付支出0.54亿元,同比下降7%;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81亿元,同比增长22%。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成果显著。五年共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5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97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9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6%提高到43%,“十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17.2%。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职业中学48所,普通中学385所,普通小学661所。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2005年初中辍学率为2.8%,比2000年下降2.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一批学校进入省示范高中行列,2005年普通高中招生达到3.7万人,比2000年增长66.7%,年均递增10.8%;全市高中学生总量达到10.5万人,比2000年增长1倍,年均递增14.9%。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2005年新批民办职业学校11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8220人,比2000年增长2.08倍,年均递增25.3%。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巩固,至2005年末,全市设有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75万册。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保护力度显著加大,全省公祭舜帝活动、阳明山杜鹃花旅游文化节、江华五十周年县庆成功举办;玉蟾岩河古舜帝庙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省、市、县三级筹款完成3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共完成建设投资1458万元,维修、改造和新建房屋面积31937平方米。“十五”时期没有发生甲类传染病和重大传染病疫情,成功战胜“非典”疫情。随着市县区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区的相继建成,以及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的加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已有所改善。 体育事业成绩斐然。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竞相发展,成功承办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我市实现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参加国家和省级比赛共获金牌28枚,永州举重、游泳、跆拳道3个基地被评为全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十五”时期共获得全省金牌160枚,全国金牌19枚,国际金牌16枚,分别比“九五”时期增加59枚、13枚和15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