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5 怀化市统计局

全市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重能耗、重污染型项目明确了“两规三严”审批监管原则,全市建设项目前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明显提高;51家重点污染源治理完成29家。以绿色产品基地认证为特色,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初见成效,以湘维、湘西金矿、金大地水泥为代表的工业循环经济初具雏形。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第二垃圾处理场工程、医疗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城区三大标志性基础工程全面建设;植树造林工程、农村沼气生态家园富民建设工程、“一线一圈”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等三大生态经济工程加快推进;路边矿窑综合整治、舞水河环境综合整治、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等三大综合整治行动初见成效。舞水小学获第三批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实现了我市国家级绿色学校零的突破。

建设项目源头把关明显好转。2005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292个,环评率95%,“三同时”执行率88%。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有所好转,SO2有所下降,达标率提高3.5个百分点,NO2和TSP年均值和达标率基本持平,市区优良天数达340天;水环境质量趋于好转,全市33个断面中,Ⅱ类断面有25个,沅水及主要支流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以上。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1%人口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率为6.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年末在册总人口为498.37万人,增加3.08万人,增长0.62%。其中分城乡看,市镇人口141.07万人,增长5.4%,乡村人口357.30万人,减少1.2%;分性别看,男性人口259.97万人,增长1%,女性人口238.40万人,增长0.2%,性别比为109.04。年末常住人口为453.46万人,减少1.25万人,增长1.7%。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3.6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6元,增长11.2%,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5553元,经营净收入524元,转移性收入1853元,财产性收入6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761元,增长14.4%。其中交通及通信消费支出458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746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52元,衣着支出727元,居住支出645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42辆,摩托车3.68辆,家用电脑22.8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7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93元,增加132元,增长6.1%,其中工资性纯收入669元,增加61元;家庭经营纯收入1508元,增加60元;转移性纯收入100元,增加14元;财产性纯收入16元,减少3元。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670元,增加15元;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984元,增加69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8%。

社会福利和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2万人,其中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399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1万人。全市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0.9万人,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万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6万人。征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34亿元,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250万元,基金规范运作率和基金安全完整率均达到100%。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新增低保对象1.38万人,取消2.16万人,年末实际保障对象9.58万人,减少0.78万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6850万元,较上年增加560万元,救助低保对象117.32万人次,月人均补助58.4元,较上年增加10元。

注:1、GDP、各产业增加值是以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为基数的初步核算数。其他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