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永州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2001年,在国家连续两次增加公务员工资和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多种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市零售额21.39亿元,增长10.4%,县零售额27亿元,增长9.2%,县以下零售额27.54亿元,增长10.5%。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8.88亿元,增长11.5%;餐饮业6.91亿元,增长16.4%;其他行业20.13亿元,增长4.6%。分经济类型是,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7.74亿元,增长4.0%;非公有经济57.48亿元,增长12.1%。大型市场逐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2001年,全市亿元市场8家,商品成交额15.2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30.4%。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也发展迅速,全市建成了一批像飞龙、万客隆、万家乐等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极大的改善了市民的消费环境。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2001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我市出口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49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0%。其中出口217万美元,下降11.7%;进口4696万美元,增长52.8%。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4720万美元,增长54.5%;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20万美元,下降54.6%。按出口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出口109万美元,增长47.3%;外商投资企业108万美元,下降37.0%。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129万美元,下降17.0%;电动机和发动机70万美元,增长16.9%;电线和电缆23万美元,增长52.9%。

利用外资力度不大。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99万美元,下降32.7%;实际利用外资1380万美元,下降50.9%

国内国际旅游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76万人次,增长20.0%,国内旅游收入4.6亿元,增长22.0%;接待入境旅游者0.7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的亮点。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发展良好。2001年完成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4.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公路运输23.82亿吨公里,增长44.4%;水运0.75亿吨公里,减少10.7%;旅客周转量31.04亿人公里,增长31.9%。其中,公路30.90亿人公里,增长31.8%;水运0.14亿人公里,增长83.5%。

邮电通讯增长迅速。全市电信业务量增长49.3%,移动通讯业务量增长50.0%,邮政业务量增长61.0%。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1万户,增长10.8%。移动电话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达20万户,增长75.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0.53亿元,比年初增加24.3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38亿元,增加3.4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8.74亿元,增加18.51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7.41亿元,比年初增加7.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9.86亿元,增加4.3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1.50亿元,增加0.98亿元。年内工业贷款新增0.24亿元,农业贷款新增2.75亿元,基本建设贷款减0.1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25亿元,增加1.09亿元。中小企业和农村居民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根本好转。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124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96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3277万元,分别增长15.4%和13.7%。全年赔付额10308万元,增长5.3%。其中财产险赔付3305万元,下降2.2%,寿险赔付7003万元,增长9.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进程加快,科研成果显著。凤凰园民营科技企业园由省授牌,永大农业科技园列入省级科技园。全市争取省高新技术引导资金项目7个,申报科技成果80多项,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成果2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全市已有经过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8家,产品24项,其中过亿元的1家。全年专利申请70件。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个。全市专业技术人员72312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526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零陵师专顺利实现“专升本”。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2所,全年招生2197人,比上年增长20.5%,在校学生5053人,比上年增长24.3%。成人高校1所,招生2619人,在校学生6367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生3794人,减少8.1%;在校学生13818人,减少3.8%。全市普通中学407所,在校学生35.95万人,普通初中升学率为52.32%,比上年上升10.92个百分点。普通小学3332所,在校学生55.94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01年,全市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稿820篇。《永州日报》、《永州广播电视报》影响逐渐扩大。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9座,电视台1座,下设5个频道,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1.38%,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3.16%。全市创办政府新闻网2个。文化艺术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电视剧《徐家井的故事》在北京成功举行了首映,《大瑶山放歌》获省“五个一工程”歌曲作品二等奖,电视剧《界碑》在湖南卫视影视频道进行了播放。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2个。

2001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62个,卫生技术人员1.44万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为9003张,比上年下降2.0%。全市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2684张,比上年下降3.4%。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4.21%,比上年下降3.51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在全国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金牌10枚,银牌13.5枚,铜牌12枚;在全省体育比赛中获金牌16枚,银牌24枚,铜牌19枚。在第九届全运会上,我市共获总分99.5分,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我市江永籍运动员王明娟获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金牌。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18.73万人。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66.47万人,其中男性297.31万人,女性269.16万人。据抽样调查,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8‰,下降了0.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84‰;自然增长率为3.96‰,回升了0.06个千分点。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00年,我市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3.04%;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0.1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4%。

据抽样调查,200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74元,增长6.5%,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支出4023元,增长5.3%,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城市居民的消费正明显地向住、行、通信、教育、旅游等新的增长点转变。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477元,增长6.2%。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元,增加53元,增长2.8%。其中,工资性收入616.42元,增加48.1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702元,增加37元,增长2.2%。2001年,我市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3平方米,其中砖木和钢筋混凝土住房占96.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