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永州市统计局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收支矛盾突出。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75亿元,下降4.8%;地方财政收入8.73亿元,增长3.2%。全年财政支出14.91亿元,增长7.9%。

金融运行相对平稳,存款余额增加,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6.89亿元,增长8.4%。贷款对骨干企业进行了重点倾斜。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市赔付款0.62亿元,下降6.1%。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运用加速了全市经济建设的步伐;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提高了全市经济建设的质量。全年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项,项目实施率为100%;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产品15个,“凤凰园民营科技企业园”成为全省首家经省科委正式批准挂牌的单位;全年申请专利70件,授权5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6.7%和1.5倍。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有所突破,市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成功。全市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9182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14357人,增加350人;普通中学363所,在校学生34.87万人,增加1.7万人;职业中学34所,在校学生1.32人万人;普通小学3908所,在校学生59.60万人,减少4.4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年末各类专职教师5.35万人,增加0.32万人。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现有各类表演艺术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11个,总藏书量62.73万册;文化馆12个。广播电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成立了永州人民广播电台,二是在已通电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能通广播电视信号的夙愿。全市现有电视台2座;卫星电视地球站1603个,比上年增加613个;电视覆盖率为91.4%,增加3.6个百分点;广播覆盖率为83.2%,增加1个百分点。《永州日报》由原来的四开四版扩为现在的对开4版,年发行量1248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32个,其中农村卫生院253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9234张,其中医院病床5812张;卫生技术人员15495人,其中医生801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国民健身运动得到普及。全年在省及省以上的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1枚,银牌35枚,铜牌42枚。我市举重运动员乐茂盛参加第二十八届悉尼奥运会,获得男子62公斤举重第四名。

九、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共有从业人员27.57万人,比年减少1.05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59万人。全年人平工资7083元,比上年增加830元。

城乡居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元,比上年增加345元,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273元,增加3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7元,增加14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种植业收入624元;工资性收入568元,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205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68元;养殖业收入394元。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9.2平方来;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9.8平方米。

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险事业正在逐步完善。全市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为22.08万人;社会保障及社会救济支出金额为1300.21万元。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6.89万人;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员6.5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