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全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实现了经济增长止跌回升,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34.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358.1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255.5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6668元,比上年增长6.4%。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6.4:48.8:34.8。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62.8%;非公有制经济投资220.0亿元,增长14.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3.4%。 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全年改造通乡及联网公路380.8公里,通村公路畅通工程1249公里;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23所;新建农村安居房2850户;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36个;重建、改造行政村配电网160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09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64个;新建农村沼气池6918口;解决农村9.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68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5万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5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率为100%,援助1.4万户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 全年共争取投入各类无偿财政扶贫资金3469万元,共上项目430个,减少贫困人口6.83万人。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6.3%。粮食种植面积320.4千公顷,同比增长6.5%,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49.8千公顷,增长6.6%;油料种植面积43.3千公顷,增长35.5%;烤烟种植面积22.9千公顷,增长2.7%。 全市粮食总产量198.4万吨,增长8.5%,其中:水稻产量163.9万吨,增长8.8%;油料产量5.5万吨,增长17.8%;烤烟产量5.6万吨,下降1.5%。 全市出栏肉猪539.7万头,增长13.7%;出栏牛10.2万头, 增长5.9%;出栏羊35.4万只,增长3.8%;出笼家禽2607.5万羽,增长2.3%;水产品产量8.8万吨,增长8.7%。 全市10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企业总产值54.8亿元,增长32.1%;带动基地总产值28.6亿元,增长24.9%。“舜华”、“裕湘”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03万处,投入资金4.91亿元,完成土石方3108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1千公顷。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1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99.4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32.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7.1亿元,增长4.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工业增加值83.8亿元,增长6.5%;园区工业增加值46.2亿元,增长2.0%;采矿业增加值58.3亿元,下降4.8%;制造业增加值163.3亿元,增长9.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0.9%;高技术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54.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原煤产量1395万吨,下降2.5%;发电量125.4亿千瓦时,下降3.1%;啤酒产量6466.8万支,增长3.4%;十种有色金属32.7万吨,增长17.1%;水泥553.2万吨,下降9.6%;白银产量3183.2吨,增长17.8%;配混合饲料17.4万吨,增长13.1%;卷烟212.8亿支,增长25.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2.2亿元,增长7.7%。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18.7亿元,增长5.9%;制造业利润总额37.1亿元,增长28.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6.4亿元,下降4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0.3%。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6.3万平方米,增长20.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7.7万平方米,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9亿元,增长20.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37.5亿元,增长22.5%;农村投资62.4亿元,增长13.5%。在城镇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1亿元,增长59.1%;第二产业投资139.9亿元,增长14.4%,其中,工业投资138.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89.5亿元,增长34.7%。技术改造投资76.1亿元,增长16.8%;高技术行业投资1.5亿元,增长132.2%。 全市城镇基础设施投资82.2亿元,增长51.7%。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9.9亿元,增长51.3%;交通仓储邮政业投资24.5亿元,增长200.6%。年内新增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439.5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4.5万吨/日,城市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7.5万吨。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0.2亿元,增长10.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1.7亿元,增长8.3%;商业用房投资1.98亿元,下降25.2%。商品房竣工面积92.4万平方米,增长3.9%;商品房销售面积85.2万平方米,销售额14.8亿元,分别下降16.2%和17.3%;商品房空置面积9.1万平方米,增长97.8%。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36.2万平方米,其中全年实际竣工1519套,竣工面积7.6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4亿元,增长22.8%,增幅同比加快5.8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城市零售额163.95亿元,增长25.8%;县零售额52.5亿元,增长20.4%;县以下零售额76.96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41.2亿元,增长29.4%;零售业188.0亿元,增长21.4%;住宿和餐饮业58.7亿元,增长24.4%;其他5.5亿元, 增长7.8%。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8.5%;服装类增长35.8%;日用品类增长2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1.8%;汽车类增长28.5%;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2.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2%,月涨幅由2月的10.0%逐月回落到12月的-1.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1%,月涨幅由2月的10.0%逐月回落到12月的-2.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6524万美元,增长20.2%。其中,出口52949万美元,增长20.8%;进口3575万美元,增长12.4%。一般贸易出口额48891万美元,增长21.2%;加工贸易出口额4058万美元,增长15.9%。出口国家(地区)中,香港、日本、美国、比利时、印度尼西亚是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有白银、石墨、卫星通讯设备、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