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2001年全社会货运量3547万吨,比上年增长15.6%,客运量10309万人次,增长1.1%,全社会货物周转量58.7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3%,旅客周转量35.87亿人公里,增长12.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10.08亿元,增长26%。其中电信业务8.71亿元,邮政业务1.37亿元,分别增长26.8%和20.0%。年内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07万户,年末总量达26.38万户,比上年增长29.8%,新增固定电话6.41万部,年末总量达63.46万部,增长11.2%。全市已消除了无电话乡镇,已通电话的行政村3079个,达99.9%。计算机网络扩容增速后,用户达9.31万户,比上年增加5.62万户,增长1.5倍。宽带网络的入户使用,通信能力的提高和各种新兴信息业务的发展,为我市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需求启动较快,消费市场步入恢复性增长轨道。2001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超市、连锁店、大型商场和集贸市场竞相发展,假日经济活力旺盛,对商贸拉力明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市零售额为86.23亿元,增长11.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56.45亿元,增长10.4%。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119.7亿元,增长1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9%,比重再次提高1.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仍继续走低。因市场供给充足及入世影响,家电、药品等大类商品价格下调,2001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7.5,下跌2.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下跌了3.7%,衣着类下跌了4.6%,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跌4.2%,医疗保健类下跌3.3%,而服务项目类价格上升2.9%。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1年,在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的形势下,我市对外贸易稳步发展,进出口仍保持顺差。全市进出口总额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进口总额0.65亿美元,增长43.0%,出口总额达1.11亿美元,增长10.6%,贸易顺差0.46亿美元。年末拥有出口实绩的企业93家,比上年增加9家。全年出口在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3家。利用外资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51个,合同利用外资额0.9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实际使用外资0.8亿美元,增长16.7%。荷兰壳牌公司与巴陵公司合资的煤化气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入世后中石化与国外大公司第一个合资项目。经济合作领域继续扩大。全市对外劳务输出189人,对外承包工程额4459万美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旅游业兴旺繁荣。年内接待入境旅游者6.6万人次,增长6.0%,接待国内旅游者549.7万人次,增长8.2%,旅游创汇3350万美元,增长8.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总量与增幅均进入全省第二名,经济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比GDP增幅高9.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固定收入15.1亿元,增长20.0%,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完成上划"两税"收入7.39亿元,增长20.6%。全市财政支出24.83亿元,增长28.1%。 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形势保持稳定。2001年金融部门采取多种改革、激励和保证措施,加大资金投放力度,调整信贷结构,确保金融的正常运转,存贷款额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08.25亿元,比年初增加19.05亿元,增长10.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9.9亿元,减少1.28亿元,下降2.5%;由于利率下调及股市和国债走跌,致使城乡居民储蓄增加,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92亿元,增长17.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02.61亿元,增加13.98亿元,增长7.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6.68亿元,增加10.6亿元,增长7.3%;中长期贷款余额33.44亿元,增加2.88亿元,增长9.4%。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加强。全年保费收入3.72亿元,增长12.0%,支付各类赔款971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稳步推进,科研成果再创辉煌。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特种机电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200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4家,总产值达69亿元(含非高新企业高新产值),比上年增长7.8%。全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8项,比上年增加6项,申请专利240件,比上年增加30件,获省以上立项39项,争取科研经费4000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54家,新增22家,技术交易额2.2亿元。开发区兴办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岳阳纸业博士后工作站获国家批准。 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调整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市共有1所普通高校,7所普通中专,33所职业中专,406所普通中学,2216所小学,6所特殊教育学校,147所幼儿园。2001年中,共兼并、撤销职业中专30所、普通中学6所、小学537所。高校在校学生8869人,比上年增加650人,其中本科生5611人。全市除高校以外的在校学生94万人,教职工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中学生辍学率在4%以下。2001年高考录取率达61.5%,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9.2个百分点。全市被大专院校录取新生1.92万人,同比增加2700人。职大、农校、卫校和机电中专4校合并为岳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批准。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电影院、影剧院各9个,文化馆(站)7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67.7万册。全年出版发行《岳阳晚报》5万份,《洞庭之声》报共出版110期,期刊量7万份,《长江信息报》出版发行3万份。 广播影视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年末拥有国家认可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覆盖率94.8%,电视覆盖率95.5%。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1年末,全市医院拥有病床1.02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5万人。全市卫生机构304个,其中医院39个,卫生院175个。农村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改厕8.65万所,卫生水受益人口达98.6%。 体育取得新成绩。2001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和全省各级比赛中共获得21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城镇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1.2%。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总人口523.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29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农业人口413.36万人,占78.9%。人口出生率9.94‰,比上年降低0.62个千分点;死亡率4.77‰,比上年降低1.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17‰,比上年提高0.46个千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