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国家启动经济、扩大内需、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的机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产业绳索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据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54.9%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33.6%亿元,增长14.1%。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上年的29.9%、39.7%、30.4%优化为27.6%、38.9%、33.5%。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市州中雄琚第三位。但我市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产品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增收困难;有效需求不足,对外贸易徘徊不前;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等。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在调整中平稳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我市农业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养殖业产值比重上升,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加,“五个百万亩”工程初见成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4.9%,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除林业产值比上年略有下降处,其他三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种植业73.8亿元,增长1.7%;牧业67.5%,增长5.9%;渔业20.8亿元,增长13.1%。农业商品产值达到108.1亿元,增长14.2%。商品产值率达65.5%,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林业有新的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千公顷。四旁植树4081万株,森林覆盖率为40.5%,比上年进高0.7个百分点。 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其产值已大大高于传统农业产值,成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农业的丰收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48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二产业值258.1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值63.9亿元,增长2.7%。第二、三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66.1%。农村中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达25.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水利建设得到加强。2001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农业机械总台数达29.25万台。农村用电量5983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9%,化肥施用实物量107万吨,下降1.8%。农村水利建设得到了加强。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入工日6417万个,完成士石方6419万立方米。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1年全市以优化资本结构、增产增收、技术改造作为突破口,把改革与改组、改造与解困相结合,全面推进“两个买断”举措,使我市工业获得了新的生机,工业经济逐步走出困境,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362.6亿元。其中限额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63.7亿元,增长14.7%。在限额口径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实现91.5亿元,增长9.9%;集体工业实现26.8亿元,增长15.9%;股份制企业实现26.9亿元,增长16.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11.6亿元,增长31.5%。实现销售产值163.6亿元,产销率为99.9%,比上年降0.6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利税43.23亿元,增长23.9%,实现利润8.45亿元,增长73.7%。企业亏损面比上年下降6.1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减少39.2%。一批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对经济总量和财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市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48家,其中超过亿元的26家,税收收过100万元的企业88家,500万元的17家,过1000万元的10家。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居全省前列,实现利润总额居全省第二位。 建筑生长有所增长。2001年全市注册登记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45.28亿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31881元/人,增长41.7%,房屋建施工面积4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6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0.5%和16.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增长快,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2001年,全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机遇,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类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加快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54.9亿元,增长12.4%。在国有及其他经注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3.5亿元,下降0.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33.8%;房地产开发继续升温,完成投资9.11亿元,增长64.6%。商品房销售量达到5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0%。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竣工11个,续建14个,新开工10个,8个进入前期准备;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额40.8亿元,成为我市投资大幅增长的重要支撑。一批批重点工程项目的上马、建成,一方面使常德仍处全省投资大市之列,一方面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后劲。 四、交通邮电 交通邮电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3%。邮电通讯能力增强,运输状况有较大改善。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全社会客运量8046万人,客运周转量346539万人公里,货运量2985万吨、货运周转量261326万吨公里,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常德水陆空现代立体交通已基本形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市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条件。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1年,国家启动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发生明显效果,消费品市场出现了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2001年,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8亿元,增长10.2%。其中城市26.8亿元,增长9.8%;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99.2亿元,增长10.1%。分经济成分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5亿元,下降2.9%;集体经济11.5亿元,下降2.5%;非公有制经济103.9亿元,增长13.8%。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80.6%。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居民消费指数为98.2%,定基比下降1.8个万分点。从八大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看,大多数商品下降,价格指数成负增长格局。食品类价格指数97.5%,衣者类96.9%,家庭设备用品及设备类98.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92.9%,交通和通讯类98.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97.4%,烟酒及用品类、居住类价格比上年有所提高,价格指数分别为102.1%、1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