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邵阳市统计局

邵阳市统计局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挑战,紧紧围绕“抓项目、保增长”的发展目标,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开创新的局面,和谐邵阳迈出更大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1.57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6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82.2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28.74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8332元,比上年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32.5:40.7,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所占比重2008年为2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据快报统计,全市财政总收入34.5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市本级完成总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2.11亿元,增长15.8%,其中税收收入12.45亿元,增长16.3%。一般预算支出102.27亿元,增长25.1%。

新型工业化成效明显。工业保持对整体经济较强的带动作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8%,其中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税金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21.8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18.2%,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年规模工业信息化建设投入7954万元。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6家,比上年增加31家。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规模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耗能2.3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11.97%,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削减9.6%,化学需氧量削减11.5%。

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完成或超额完成全部预定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万人,比上年增长17.9%,援助解决了333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全年共有12.6万城镇居民和6.7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20所,新建“五保之家”12所。新建城镇廉租房9.8万平方米和经济适用房10.4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租赁补助10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实际参加农民人数526万人,比上年新增41万人,参合率达到87%。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0%免除学杂费。全市财政保障资金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教育支出19亿元,增长17.1%;医疗卫生支出5.63亿元,增长23.8%。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呈现可喜局面。按照农业普查数进行调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246.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创近几年来的新高。种植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产值110.88亿元,同比增长5.8%。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85.3千公顷,同比增长1.8%,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丰收。各类粮食总产量302.28万吨,增长2.0%,其中水稻产量264.98万吨,增长1.8%;油料总产量8.1万吨,增长18.6%,烤烟产量0.87万吨,增长46.5%,水果总产量58.9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完成产值115.03亿元,同比增长7.5%。年内出栏生猪911.21万头,同比增长10.2%,肉类总产量67.14万吨,增长9.6%;禽蛋产量1.56万吨,增长6.5%;牛奶产量4.85万吨,增长6.5%。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整个农业比重高达91.9%,比上年略有提升,传统的“粮猪型”农业特征依然明显。林业和渔业平稳发展,分别完成产值8.53亿元和5.59亿元,同比增长4.2%和3.6%,水产品总产量8.82万吨,同比增长6.4%。

表1:2008年邵阳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302.28 2.0

#水稻 264.98 1.8

油 料 8.1 18.6

烤烟 0.87 46.5

水 果 58.99 -0.6

肉 类 67.14 9.6

禽 蛋 1.56 6.5

牛 奶 4.85 6.5

水产品 8.82 6.4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8.4%。财政资金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1.52亿元,增长45.8%。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2亿元。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5千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1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8.95万千瓦,增长4.8%。

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共有10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已经基本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3亿元,建成通乡公路459公里,通村公路2889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2万口,比上年增长130%,有效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大提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87个,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248家,年内有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0家。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201.7千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2亿元,增长14.6%,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30万人,解决了13.5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受年初冰雪灾害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势头相比去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快的增长步伐。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9.54亿元,增长20.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6.0%;集体企业2.4亿元,增长28.1%;股份制企业70.64亿元,增长2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2亿元,增长21.2%。轻工业增加值44.89亿元,增长19.5%,重工业增加值74.65亿元,增长20.5%。重点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3.97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同比提高    1.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形势乐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339.49万吨,增长14.3%;发电量20.4亿千瓦时,增长27.7%;乳制品3.05万吨,增长23.8%;饮料酒6.86万升,增长32.3%;服装907.02万件,增长3.3%;人造板81.62万立方米,增长26.1%;水泥417.8万吨,增长16.6%;铝材4.89万吨,增长17.9%;汽车2351辆,增长87.5%;机制纸及纸板54.26万吨,增长7.7%;布0.33亿米,增长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