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加快。邵怀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邵永、邵衡、邵安、娄新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洞兴高速准备开工建设,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已经启动,邵怀铁路正式立项,沪昆高铁正在积极争取之中,邵东、武冈机场建设已经进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年末全市公路里程到达数为19155公里,增长32.6%,其中高速公路177公里,一级公路7公里,二级公路625公里,三级公路763公里,四级公路6183公里,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邵阳作为湘西南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步形成。 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为31.21万辆,其中汽车拥有量为9.73万辆,比上年增长13.5%,轿车1.96万辆,增长23.5%。全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9.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8%;旅客周转量50.8亿人公里,增长0.6%。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9亿元,增长12.2%;电信业务总量39.17亿元,增长30.6%。年末局域交换机总容量374.56万门,比上年增长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1.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9.2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40部/百人。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存贷业务稳步提升。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6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1.88亿元,增长16.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9.03亿元,增长2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4.44亿元,增长2.8%;中长期贷款余额83.06亿元,增长27.2%。基本建设贷款余额43.78亿元;工业贷款余额13.65亿元;农业贷款余额53.81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贷款余额76.93亿元,增长14.3%。 证券业务进入调整阶段。年内在邵证券营业部新开户数1.49万个,比上年下降59%,股民保证金3.22亿元,下降8.2%,年内交易量474.42亿元,下降36.3%。 保险产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共有20家保险公司,其中财险10家,寿险10家,当年新进入的有5家。全市保费收入合计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68.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53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8.30亿元。保险密度291元/人,比上年增加118元/人,保险深度4.39%,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5.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2.84亿元,人寿险赔付额3.0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发展趋势平稳。全市三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72万人,比上年下降20.6%;在校生2.19万人,毕业生0.5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3万人,增长2.8%;在校生5.15万人,毕业生1.5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59万人,下降11.5%;在校生13.95万人,毕业生5.38万人。初中招生8.66万人,下降1.7%;在校生25.55万人,毕业生8.6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1.47万人,增长1.0%;在校生57.12 万人,毕业生8.2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0.03万人,在校生 0.2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31%,小学升初中的入学率99.81%,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79.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53家,产品品种数449个,其中省厅认定的高新企业14家,产品数165个。全部高新企业实现产值73.75亿元,比上年增长65.5%,增加值21.8亿元,实现利润3.98亿元,增长183.2%。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73件,增长28.0%;签订技术合同188项,增长57%,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6万元,增长56%;科技三项经费投入840万元,增长18.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年末全市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纪念馆8个。有线电视用户41万户,增长2.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1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市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达到98%。继续开展“政府出资、群众看戏”活动,全年免费送戏下乡430场,放映公益电影6.4万场,开工新建乡镇文化站15个,基本建成农家书屋465家。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祁剧、邵阳花鼓戏、花瑶呜哇山歌、五峰铺蓝印花布和绥宁四八姑娘节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大力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加强报刊和网络的管理,“扫黄打非”和反盗版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总数2.3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2万人,注册护士0.53万人。全市5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纳入国家计划,其中55所竣工使用。全市积极应对年初冰雪灾害,组建470支巡回医疗队,共救治车祸人数5100余人,摔伤人数8000余人。大力开展抗洪救灾工作,派出12医疗队赶赴重灾乡镇,免费提供价值3万元的药品,环境消毒面积达185万平方米。 群众体育活动掀起新高潮。全市上下积极开展“迎奥运健身月活动”,举办大小活动80余次,总计参与人数达100万人次。市民强身健体意识高涨,全市健身运动参加人数260万人。在全省第三届大众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取得了金牌总数第四位、团体总分二等奖的良好成绩。全年体育彩票销售发行6192万元,位列全省第6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卓有成效。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54.09万人,比上年增加4.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4.07万人,乡村人口529.02万人,城镇化率29.8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2.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9.56%,与上年基本持平。年内出生人口7.57万人,出生率10.17‰,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1.69%,逐步向正常值转化。死亡人口3.59万人,死亡率4.83‰,出生率和死亡率比上年呈现双降局面;自然增长率为5.34‰,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全市常住人口674.15万人。 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邵阳市区11065元,增长11.2%;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91元,恩格尔系数为43.9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32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46元,增长11.0%,恩格尔系数为54.75%。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7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44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8.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2.88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6.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3.13万人,减少1.4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44.75万人,增加6.6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0.0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4.7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3.22万人和26.9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4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