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邵阳市统计局

规模以下工业全年完成总产值96.03亿元,增长9.85%,其中各类企业完成28.14亿元,增长17.05%,个体经济完成67.90亿元,增长7.12%。

建筑业发展速度较快。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9.82亿元,增长2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3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9.76亿元(不含跨区项目),增长32.0%,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37.43亿元,增长50.8%,集体投资9.09亿元,增长23.3%,个体投资23.24亿元,增长12.4%。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2.39亿元,增长50.4%,更新改造投资7.88亿元,增长28.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60亿元,增长97.2%。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在建30个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6.19亿元,为年计划的101%。洛湛铁路邵永段新建工程竣工、邵阳火车南站及魏源广场竣工投用、潭邵高速公路东连结线正式通车、邵怀高速坼迁完成并开工建设、煤气5.4万立方气柜顺利建成。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继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2003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为16.24万辆,其中个人拥有8.5万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0720万人,增长0.47%,客运周转量51.7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3113万吨,增长11.46%,货运周转量58.63亿吨公里;铁路完成客运量117.32万人次,下降19.6%,完成货运量82.36万吨,增长26.7%;水运完成客运量119.5万人,下降4.05%,周转量1311万人公里,下降7.27%,完成货运量372万吨,下降13.06%,周转量5662万吨公里,下降20.72%。

城市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拥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156辆,其中市区294辆;拥有出租汽车1911辆,其中市区899辆。

邮电通信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99亿元,增长19.9%。全市年末拥有电话装机容量93.8万门,增长5.8%;电话用户达71.68万户,增长13.9%,其中农村电话用户38.9万户,增长39.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现代通讯意识增强,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49.5万户,增长16.3%。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2.37万户,增长36.5%。

旅游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旅游产业取得长足进步。2003年全市继续围绕"打造三山品牌,培育新兴产业"战略,努力改善旅游形象,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拥有星级宾馆13家,年内新增1家,拥有旅行社17家,年内新增6家。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43.67万人次,同比增长47.8%,实现旅游总收入13.07亿元,增长21.2%。由于"非典"影响,入境旅游者大幅度减少,全年仅接待200余人次。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6亿元,增长9.92%。其中城市零售额27.81亿元,增长5.86%,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72.45亿元,增长1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业零售额9.23亿元,增长10.24%,批零贸易业零售额90.8亿元,增长9.84%。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022万美元,增长155.2%,其中出口2780万美元,增长85.6%。年内先后组织了"西洽会"和"深洽会"二次大型招商会;新批三资企业26家,实际利用外资4550万美元,增长30%;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8.86亿元,增长151.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5.65亿元,剔除隆回烟厂关闭、屠宰税取消等政策性因素,同口径比较增长15.4%,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96亿元,增长15.3%,完成上划两税收入3.70亿元,增长15.8%;全年财政支出31.3亿元,增长12.6%。

金融机构存款稳定增长,贷款投放显得不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5.74亿元,比年初增加51.04亿元,增长20.9%。其中企业存款32.71亿元,增长29.6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2.24亿元,增长17.75%。各项贷款余额137.72亿元,比年初增加14.48亿元,增长11.7%。从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新增4.29亿元,商业贷款减少1.13亿元,工业贷款减少0.52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21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增加0.69亿元。存贷款比为46.6%,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

现金回笼及支付正常。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99.86亿元,现金支出1170.71亿元,净回笼现金29.15亿元,比去年多回笼0.87亿元。

开展维护金融债权专项活动,共清收不良贷款本息4.3亿元。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公民投保意识增强。有7家保险公司入驻邵阳,比上年新增1家。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6.93亿元,增长20.3%,其中财产险1.04亿元,人寿险5.89亿元,分别增长1.8%、24.3%;全年赔付额为1.65亿元,增长1.01%。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投入有所增加,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末,全市拥有科技人员1.75万人。安排科技活动经费892万元;获得科技成果22项,有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3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全市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高新技术产品利税总额0.68亿元,增长45%。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34件,增长4.7%;授权专利11件。技术市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548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5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和20.3%;通过技术市场转让科技成果8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有六所中学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3所职业中专晋升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邵阳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邵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成功,邵阳医专申办进展顺利。邵阳学院招生4478人,在校学生达10456人,分别增长36.9%和19.5%。全市共有中等专业(职业)学校38所,在校学生29338人;普通中学562所,在校学生56.63万人;小学2425所,在校学生53.25万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专任教师2.61万人,其中具有小学一级职称以上教师1.16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68万人,其中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以上教师1.24万人。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祁剧《黄忠带箭》获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花鼓戏《翠竹青青》获全国曹禺杯比赛二等奖,祁剧《梦神记》获全省首届艺术节银奖;在全省"三湘群英奖"和"三湘蒲公英奖"竞赛活动中获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1个。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图书馆藏书量达134万册;文化馆13个;艺术表演观众人数达5.6万人次。书刊、音像市场整顿成效明显,收缴非法黄色书刊39.2万册,收缴非法黄色音像带27.3万合。拥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覆盖率60%。拥有电视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1座,全市电视覆盖率为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