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邵阳市统计局

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疾病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30个,卫生人员1.81万人,其中技术人员1.51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09万张,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1.3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1.49张。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县(市)均已达到初级卫生保健标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疾病的防治,各类传染病发病率继续下降。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沉着应对,处变不惊,有效地控制了非典型肺炎的输入和传播。积极开展卫生扶贫工作,香港健康快车医疗队免费为全市1749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成功施行了复明手术。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成绩突出。2003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1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群众体育活动人口为276万人,占总人口37.7%,体育达标学生人数占全部学生的93%。

十、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建立了10个环保监测站,监测人员104人。建成4个省级自然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为30.4千公顷。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2个,投资额468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3个,市区噪声达标面积18.3平方公路。工业废水排放量7432万吨,处理排放达标率为77.7%,回收率为32.3%;工业废气处理率为90%。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为66.3%,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62.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年末全市人口数为73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39万人,出生率为11.54‰,死亡率为5.43‰,自然增长率6.11‰,较上年下降0.36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6元,增长8.2%,城镇人均消费支出5160元,增长3.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1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增长5.1%,农民生活消费支出1963元,增长9.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9.78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28平方米。城市气化率、饮用水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全市煤气供应总量895.7万立方米,增长25.7%,用煤气人口6.9万人;液化气供应总量2.62万吨,用气人口60.89万人。全市自来水供应总量16644万吨,增长7.5%,自来水用水人口118.74万人,增长9.7%。全市园林绿地面积1546公顷,增长5.6%,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933公顷,增长8.5%,市区绿化覆盖率为18.75%。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全市参加"三项"保险的总人数为95.13万人,增长2.4%,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40.13万人,增长2.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30万人,增长4.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70万人,增长0.2%。全年共征收企业养老保险基金2.53亿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32亿元。年内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68万人,其中实现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2.85万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4%。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10.7万人,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633万元。全市建立城镇社区服务机构490个;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268张;福利机构收养各类人员1931人;发行福利彩票募集社会福利资金20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款651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GDP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