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株洲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株洲调查队 2006年,株洲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 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6年株洲市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达605.3亿元,增长12.3%,高于“十五”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7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8亿元,分别增长5.3%、13.6%和13.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6526元,比上年增加2029元;按汇率折算人均为2120美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2.5:51.5:36,一、三产业分别下降了1和0.2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了1.2个百分点;城乡经济结构比为0.9:1,城市经济占株洲市经济比重为47.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非农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59.8%;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8.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较快发展。株洲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增长12.3%,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52.5%。规模工业中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69亿元,增长21.3%,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06.4亿元,增长42.9%,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16.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9.3亿元,增长15.9%,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年末注册个体工商户7.2万户,私营企业8263户,注册资本金达143.8亿元。 市场物价温和上扬。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8%。 省市实事进展顺利。省8件实事、市10件实事47项考核指标全部完成全年任务,其中31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如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24所,为年目标的600%;市区新增“学位”7400个,为年目标的164.4%;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10.1万平方米,为年目标的169%;新建城市绿地面积88.7万平方米,为年目标的251.8%。 二、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中环线(快速环道)全线竣工通车,湘江四桥实现合拢。建宁大道等六条城市主次干道完成投资3080万元,11条小街小巷的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200万元。改造县到乡镇公路25.4公里,完成通达工程133.6公里,通畅工程1565.4公里。建成农村乡镇客运站22个。 城市公用设施更加完备。公共汽车运营车辆693辆,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4标台。城市管道燃气家庭用户10.7万户,其中天然气用户9.8万户;瓶装液化气用户13.2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为94.4%。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27.6万吨,供水总量17541万吨。全社会用电量57.5亿千瓦时,增长7.3%,其中工业用电38.7亿千瓦时,增长4.1%。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8.9%。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成功退出“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行列,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79,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308天,比上年增加10天。湘江株洲段水质由原来的四类改善到三类,饮用水源达标率98.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达4454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三、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达52.5亿元,增长2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7亿元,增长20.9%。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22.7%、21.4%和46.1%。财政总支出55.7亿元,增长16.7%。 金融态势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552.4亿元,增长1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68.7亿元,增长15.1%。各项贷款余额254.5亿元,增长8.2%。其中短期贷款158.5亿元,增长8.4%,中长期贷款80.4亿元,增长8.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亿元,增长11.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9亿元,增长25.2%;人身保险收入8.2亿元,增长6.9%。各项赔款和给付额3亿元,增长40%。 证券市场取得新成效。年末境内上市公司7家,发行A股11.4亿股,共筹集资金28亿元。12月20日“南车时代电气”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H股3.6亿股,筹资22亿港元。年末株洲市上市公司总市值140亿元,增长70.6%。 四、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年末户籍总人口376.9万人,比上年增加 4.7万人,其中市区79.3万人。常住人口367.4万人。计划生育率达95.72 %,人口自然增长率5.01‰,比上年降低个0.79千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株洲市从业人员达21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人数5.3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5元,增长10.9%;生活消费性支出9777元,增长17.1%;人均住房面积21.1平方米,增长6.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0.4%,降低3.9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平工资18343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4366元,增长10.3%;人均消费性支出3427元,增长15.7%;人均住房面积54.3平方米,增长6.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6%,降低4.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进一步完善。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86万人,增长1.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46万人,增长3.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6.7万人,增长0.5%;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3万人,增长3.5%;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8.6万人,增长3.1%。株洲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5406张,增长10.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09万人;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219.5万元。扩改建乡镇敬老院24所。 五、科学技术与社会事业 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株洲市科技三项费用5500万元,增长16%,新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达1061件,增长18.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05件,增长48%。交流传动系统及其性能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重复利用综合技术研究3个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高新产业加速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民营科技企业19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5家,年末株洲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8.9亿元,增长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