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进口1.3亿美元,增长22.8%;出口1.77亿美元,增长61.2%。出口商品结构逐步改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幅均在50%以上。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31家,其中有8家当年实现了自营出口。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8个,合同利用外资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倍;实际到位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1.11亿美元,增长84.8%。 旅游业平稳增长。由于下半年城市运动会在长沙的举办和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的举办,冲淡了非典对我市旅游市场的影响,全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40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6亿元,增长14.9%。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有新突破。全年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2.39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8.42亿人公里。全市公路里程2716.83公里,比上年新增11.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8.54公里。年末公路综合好路率达70.68%。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全年完成投资4.2亿元,潭邵高速公路湘潭连接线建成通车,韶山环线改建工程建成通车,潭邵高速公路湘乡连接线已开工。县乡公路改造全面开工,完成投资2005万元。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1.6亿元。年末住宅电话用户51.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7.45部/百人。。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5.82亿元,新增33.61亿元,同比多增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4.81亿元,新增8.71亿元;城乡居民存款182.73亿元,新增23.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0.38亿元,新增24.17亿元,同比多增13亿元。金融机构对商业和农业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年内商业贷款新增1.41亿元,农业贷款新增6.18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市级保险公司9家,其中4家经营财产保险,5家经营人寿保险。全年保费收入7.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全年保险赔付给付1.2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显著,高新技术产业渐成规模。全年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项,专利申请量达467件。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8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8亿元,增长26.5%。科普力度加大,“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民营科技企业稳步发展,全年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完成18.25亿元,增长65%。 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保持全省先进水平,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96.52%,超过近三年最高水平;普通高考平均成绩居全省第三位;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9948人,创近十五年来历史新高。18周岁同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21.5%。“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3%,初中入学率达到99.85%,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教育资源重组取得显著进展,全市撤并农村中小学120所,小学教学点45个。教育资源扩大优质化,2003年东山中学挂牌为省重点中学,我市省重点中学达到8所,每万人拥有省重点中学数居全省第一。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5.5%。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消除和改造中小学危房4.45万平方米,危房面积比例下降至2.5%。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成绩突出,年培训剩余劳动力5.5万人。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在校学生达6万余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市直专业文艺团体创作排练了大型音乐剧、大型歌舞节目,在城乡巡回演出140余场。组织全市群众性文艺创作和少儿创作活动,组织开展了“湘潭市广场文化暨社区文化展示”活动。文化展览活动活跃。全年举办大型展览7个,参观人数近50万人。各级图书馆组织了各类读书活动。地下文物保护取得新成果,全年发掘古墓葬7座,出土文物15件,关圣殿、鲁班殿与望衡亭的维修与开发已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文化基本建设进展顺利,齐白石文化艺术中心如期竣工,湘潭县新文化馆已落成投入使用,新博物馆建设已经启动。文化市场管理严而有序。 广播电视发展迈出可喜步伐。电视频道对节目进行了全面改版,推出了一些新的栏目。湘潭电台对新闻、交通两个频道实行资源整合,改为湘潭电台新闻交通频道,新开播了湘潭电台968音乐之声节目。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广电中心正式开工兴建,电视网络多功能开发稳步发展,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近4000户,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面实施。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88个,卫生技术人员10689人,其中医生4923人。卫生机构床位7890张。全年共接诊病人484万人次。传染病发病率为127.07/10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度城区92.3%,农村86.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5/10万以下,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20‰以内。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入。医学科研立项24项,通过科研成果鉴定验收10项。无偿献血工作名列全省第一,全年无偿献血9000人次,无偿献血率达100%,成分输血比率过88.8%。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承办全国足球甲A联赛主场比赛14场,被中国足协评为文明赛区;成功承办全国五城会男足比赛和第一届“韶山杯”大学生足球赛。以“出人才、出成绩”为目标的业余训练成绩显著,获全省青少年比赛第三名。以“锻炼身体、远离疾病”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人口的3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据市公安局统计,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82.0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45.6万人,女性人口136.43万人;农业人口201.98万人,非农业人口80.05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8‰,下降0.6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2.1‰,比上年下降0.45个千分点。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5.66%,多孩率和意外妊娠率均控制在0.87%。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力度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改善,出生性别比为108.93:100(男:女)。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统计,2003年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7671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3166元,同比增长7.5%,增速为近年来最高。牲猪价格创近几年新高,农民通过养猪增收是2003年湘潭市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