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湘潭市统计局

重点工程投资完成情况较理想。全市重点工程建设投资33.99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86亿元,工交电信项目23.74亿元,三产业社会发展项目7.39亿元。

主要新增的生产能力有:钢丝8.6万吨/年,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19.4公里,卫生陶瓷60万件/年,合成氨20000吨/年,轻革66.2万平方米/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21个/年,程控交换机12万线/年,改建公路127.99公里,造林面积0.6万亩,粮食仓库13810平方米,高等院校学生席位5000个,中等学校学生席位4380个,医院病床380张,宾馆、旅馆、招待所客房数268间。另外购置城市公共交通车辆91辆,扩建城市道路30.84公里,修建城市防洪堤6.78公里。

五、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城市市场59.33亿元,增长11.9%;农村市场26.31亿元,增长9.7%。公有制经济逐渐退出商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33亿元,增长15.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1%。

各类商业业态角逐市场。步步高、心连心超市逐步推向多而全;日日升做专做精,全力打造湘潭鞋类超市航母;民主路农贸市场农改超完成,标志农贸市场与超市相结合的新兴业态在我市登陆;中天家居广场着力创造省内知名商业广场品牌并于年内开业。

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全年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消费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居民消费进一步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医疗保健倾斜,追求文化生活享受,注重教育投入,保健意识增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39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83元,增长3.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值为215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出口11003万美元,增长55.4%;进口10557万美元,下降5.7%,贸易顺差446万美元。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出口8985万美元,增长81.4%;加工贸易出口2017万美元,下降3.1%。国有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4%。乡镇、集体、民营企业出口增长,在全市出口总额中的份额扩大到13%。农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鲜冻猪肉、茶叶出口大幅增长。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9个,合同利用外资6048万美元,同比增长50.2%。实际到位外资6015万美元,同比增长48.4%。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34.9%。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值达5.1%。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货物运输量2972万吨,货物周转量12.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3.7%,其中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363万吨和2.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5%和18%。旅客公路运输量2654万人,旅客公路运输周转量8.7亿人公里,分别增长4.2%和6.3%。全市公路里程2708.8公里,增长7.9%。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1.4公里,增长3.8倍。潭邵高速公路已于2002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洛湛铁路湘潭段已铺轨7公里,完成投资2.2亿元,韶山环线建设正在紧张进行。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0.7亿元(2000年不变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3.8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6.4部/百人。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2.21亿元,新增30.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63亿元,新增7.8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9.54亿元,新增21.3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6.2亿元,新增11.27亿元。金融机构对农业、工业和个人消费信贷的投放力度加大。年内工业贷款新增5.2亿元,农业贷款新增2.1亿元,个人消费贷款新增1.92亿元。全市商业银行年内累计签发承兑汇票26.02亿元,增长14.2%,累计办理贴现24.31亿元,增长4.7%。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内新增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两家保险机构。全年共完成保费收入5.35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19亿元,寿险保费收入4.16亿元,分别增长13.3%和61.2%。全年保险赔付给付支出1.41亿元,增长8.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列入国家、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2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1105万元。年内我市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国50个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并在全省率先开展制造业信息化企业试点工作。全年共立农业科技项目6个,带动乡、村、农户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2项。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年内有江南、江滨获省级技术中心授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共有43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获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高新区、新材料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和农业科技园“一区三园”的基本格局。

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年内经省市科技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达70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1亿元,增长69.2%。

专利工作卓有成效。湘潭市继续被国家列为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年内专利申请量408件,比上年增长27.1%。每10万人专利申请量居全省第一。

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年内顺利完成了湘缆、省建三公司子校分离工作,撤并农村中小学108所,促成湘潭师院和湘潭工学院合并组建为湖南科技大学。“普九”水平有新的提高,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达99.8%,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39%以内。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市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97.8%,比上学年提高11.79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达到75%,居全省第二;成人高考录取率达75.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赛,有2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65人次获省级奖励。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30项获省级奖励,1项获国家级奖励。2002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2.9万人,在校学生6.2万人;普通高中45所,招生2.1万人,在校学生5.2万人;职业学校58所,招生1.5万人,在校学生4.5万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艺术繁荣活跃。年内市直三个专业剧团改组重组为湘潭艺术剧院,创作了《女村官》、《螺丝巷》、《郑培民》三个大型剧作。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承办了“3.15”大型文艺晚会,组织了全市群众性美术、书法、摄影和少儿舞蹈创作活动。文物考古工作有新发现,首次发掘20万年前古人类生产工具——石英砂岩砍砸器,发现100余座越人古墓群,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距今2000余年的越时代文物。年内共举办各种大型文博展览11次。市公共图书馆开展了“读书周”等系列活动,并首次实现了与世界各地图书馆联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齐白石文化艺术中心、白石影剧院已动工兴建。电影发行放映保持平稳,全市农村共放映电影15000余场。开展了“扫黄打非”行动,强化了对文化娱乐和出版物市场的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