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湖南省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里耶秦简出土成为我国又一重大考古发现。花鼓戏《秋天的花鼓》和《水下村庄》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化新剧目奖,歌剧《沥沥太阳雨》获第三届中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优秀剧目奖,舞蹈《山那边的女人》获全国老年文艺调演金奖。电影《毛泽东在1925》获第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电视剧《苍山如海》获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提名奖。年末全省艺术表演团体88个,文化馆124个,群众艺术馆15个,博物馆、纪念馆68个,公共图书馆115个,档案馆199个。

出版发行事业规模扩大。全年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量分别为95915万份、11767万册和28527万册,增长4%、17.1%和20%。

广播影视业稳定发展。第三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成功举办。年末全省拥有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电视台15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1.8%,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1.7%。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4210个,卫生技术人员19.9万人。全省卫生机构床位数14.68万张。全省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15万张,增长1.4%。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3.5%,比上年高1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省运动员共9人次获世界冠军;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金牌17枚,银牌7枚,铜牌7枚;在全国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30枚;有2人10次破4项世界纪录,分别为上年的2倍、5倍和2倍。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部人口的33.8%;体育达标学生占全部学生的96%。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全省环保监测站149个,环境监测人员2498人,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74个,投资额7012.9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071.2平方公里,增长10.3%;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094.4平方公里,增长5.8%。年末全省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69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8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82.51万公顷,增长2.71%。继续加强对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全省工业污染源实现了达标排放。在国家控制的12种污染物中,全省有11种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全省列入统计观察的2818家工业企业,达标率为100%。出台了《湘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湘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628.5万人,比上年增加32.65万人,其中市镇人口2121.12万人,乡村人口4507.38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56‰,下降0.2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4.86‰,下降0.22个千分点。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33.7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8.05%,比上年高0.28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8.56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5038.44元,增长4.5%;经营净收入235.44元,增长36.2%;转移性收入1573.8元,增长29.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74.72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其中交通及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为596.04、883.56和343.68元,增长16.8%、23.7%和4.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98元,增加98.5元,增长4.3%,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3.2元,增加98.5元,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914.3元,增加74.2元;家庭经营的第一产业净收入949元,减少24元;家庭经营的第二、三产业净收入427.8元,增加28.9元;转移性和财产性净收入74.2元,增加17.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068.74元,增加78.42元,增长3.9%,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03平方米,增加1.16平方米,其中砖木和钢筋混凝土住房占93.9%,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省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313.11万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退休人数125.74万人,增长6.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8.32万人,增长13.3%;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26.61万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为141万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