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二、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全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等工作重点,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着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低丘岗地改造工程,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规模经营生产,生产效益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 农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达134.8亿元,比去年增长17.7%。其中,农业产值64.5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7.2亿元,增长18.3%;牧业产值41.4亿元,增长27.7%;渔业产值17.4亿元,增长4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亿元,增长22%。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6.3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0.7千公顷。 表4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02.77 14 油料 7.93 10.8 棉花 0.28 11.6 苎麻 2.29 -7.3 茶叶 1.75 1.3 蔬菜 193.3 7.8 园林水果 4.8 4.7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植树造林面积22.24千公顷,零星(四旁)植树2110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0.04千公顷,成林抚育作业面积95.15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2%。主要特色林产品:竹笋干3406吨,增长28.4%;油桐籽303吨,增长19.3%;油茶籽15735吨,增长350.0%;木材采伐23.58万立方米,增长16.6%,楠竹采伐1713.73万根,增长17.65%。 养殖业增长较快。全年末生猪存栏120.53万头,比去年增长45.4%,其中能繁殖母猪10.45万头,增长24.4%。年内出栏肉猪177.95万头,比上年增长15.8%;出笼家禽2639万只,增长251.6%;出栏牛1.8万头,增长25.8%;出栏羊11.7万只,增长3.8%;肉类产量1.72万吨,增长29%;水产品养殖面积49.82千公顷,增长41.2%;水产品产量达10.5万吨,增长28%。 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100%的村通电、99.8%的村通电话、99%的村通汽车。 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13.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7%。农村用电量3.2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6%。 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全市有茶叶、水果、蔬菜、雷竹等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达248个,比上年增加18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8个;绿色食品59个;有机食品11个。 惠农政策落实较好。全市共发放种子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19699.5万元,到户率达98%。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10446万元,比上年增加3234万元;购机补贴政策资金1024万元,比上年增加409万元。 土地资源改造力度大。在实施“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战略中,完成了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立项29个,已落实31.6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争取到省级联合土地开发项目7个,建设规模7700亩,将会新增耕地7300余亩。建设向阳湖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改造面积4.76万亩;建设高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6个,改造面积8.0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主导作用更为明显。全市着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产业,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生产水平快速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达627家,增加91家。 工业多数行业实现增长。在全市32个工业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了正增长,有14个行业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幅在32—744%之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纺织业等6个对全市工业增加值拉动作用较大。6个行业增加值53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1%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4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衔接仍保持较好水平。全市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48亿元,比上年增长42.4%,产销率96.7%。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211.18,提高3.9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9.1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实现利税总额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19.96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3.5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5.8%。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企业增加值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年内,建筑行业严格实行项目安全三级责任制,实现了工程报建率100%、工程项目受监率100%、工程合格率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7%;第二产业投资77.25亿元,比上年增长69.0%;第三产业投资8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项目建设增长强劲。全市城镇以上建设项目达816个,比上年增长34.9%,其中新开工项目569个。在世界金融危机逐步蔓延时期,咸宁的投资项目仍然呈逐月比上年增长势头。9月、10月、11月和12月,投资施工项目分别为631个、674个、714个和816个。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赤壁电厂二期投资项目、武汉银海实业有限公司20万吨甲醇项目、湖北天化麻业整体搬迁项目、嘉鱼县歧丰管业项目、湖北合加环境设备项目、湖北方圆船舶制造项目、湖北华彬食品饮料二期项目、嘉鱼县高强锰业项目等75个亿元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咸宁核电项目有序开展,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牌洲油汽田堪探正在加紧钻探。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35亿元,比上年增长73.6%。房屋施工面积271.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88.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商品房销售额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公路通车里程1.23万公里。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28.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4%;公路旅客周转量10.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3%。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电信业务总量9.2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固定电话用户数46.97万户,下降2.6%;移动电话用户110.61万户,增长21%。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增幅居全省市州首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