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国家和省级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落实政策性投资项目111个,争取国家和省安排项目资金56435万元,其中,农林水、退耕还林、水库整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改造、农村人口饮水解困等33个项目,累计投资23469万元;县域电网改造10172万元,县乡公路建设投资8542万元。特别是几个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投资近50亿元的黄冈大别山火电厂一期工程、投资38亿元的白莲河抽水蓄电站已成立并开始运行。 小城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03年,全市小城镇数量124个,其中建制镇104个,农村集镇20个。各县市累计完成城镇投资7.2亿元,实施项目1210个,县市城区、中心镇、口子镇和中心镇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城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五、国内贸易 2003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较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53亿元,比上年增长9.41%,从城乡看,城市零售额33.86亿元,增长9.05%,县零售额40.12亿元,增长10.76%,县以下零售额62.54亿元,增长7.9%。分行业看,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1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05%,餐饮业14.21亿元,增长10.21%,其他行业3.29亿元,增长20.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呈小幅下滑态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236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25%。其中,出口总额10301万美元,下降2.1%;进口总额366万美元,增长71%。按企业类别分,外贸公司出口3039万美元,增长7.5%;生产企业出口4065万美元,增长26%;三资企业出口3197万美元,下降28.4%,分地区看,对非洲、欧洲、北美洲出口分别增长108.9%,19.6%,42.8%;而对亚洲下降13.7%,对大洋洲出口比去年下降11.9%。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4000万美元利用外资目标任务,全市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9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引进国内资金40.3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99个。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9家,比上年增加8家。 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0万美元,增长11.2%;国内旅游收入5.1亿元,增长2.3%;全年出境人数1万人次,增长9.1%;接待境外入境人数1.2万人次,增长8.7%。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加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7.8%。 2003年末,全市公路里程总长度22061.9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171公里,客运周转量为210.4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为162069万吨公里,其中:水路客运周转量1024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115430万吨公里。全市航道里程达515.3公里,共有水运码头160个,各种轮驳船225艘,全市共拥有载客、载货汽车7682辆,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524辆,出租汽车数已达1940辆。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18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3亿元,比上年增长0.7%,邮政业务总量1.88亿元,下降8.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量69.74万门,同比增长12.59%,其中,本年新增局用交换机7.8万门;固定电话户数73.4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6.54万户、农村电话户数36.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7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有所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37亿元,增长6.44%,中央财政收入完成6.63亿元,增长4.7%,工商税收12.56亿元,增长7.29%。全年财政支出30.91亿元,增长7.1%,其中教育支出77105万元,同比增长9.9%,行政管理费支出43233万元,同比增长7.3%。 金融形势趋于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6.78亿元,比年初增加44.2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2.22亿元,比年初增加2.8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0.75亿元,比年初增加37.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39.59亿元,增加0.35亿元;中长期贷款47.09亿元,增加5.97亿元。 保险事业逐步发展。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7.5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43亿元,赔款和给付1.76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58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1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明显。全市共有科技开发机构39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876人,其中,县级以上科技开发机构45个,科技人员750人。2003年,全市承担国家和省各类科技发展计划科研项109个,比上年增加24.0%,专利申请量90件,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9347万元。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科技成果19项。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稳步提高,中等教育在调整中进一步发展,2003年末,各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24101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生61.31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3.76万人,初中在校生47.5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进步。2003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16个,全市各级国家档案馆10个,综合档案馆藏档案资料70.58万卷。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1000瓦以上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达40.65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5%,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6%,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2个,卫生防治机构10个,妇幼卫生机构10个。全年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3497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万人,其中医院7321人、卫生院79657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8000人,护师4400人。 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160个,标准体育馆4个。2003年,全市共举办体育健身活动运动308次,参加人数4.33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03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656人,市、县级环境监测站9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4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已达25.32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12.25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4336.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560.2公顷,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3041.9万平方米,排水管道总长度811.77公里,全年日均供水综合生产能力72.14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已达13523万立方米,全年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32932.5万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