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黄冈市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健康发展

2001年末,全市公路里程总长度567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783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189公里和479公里;年末拥有载客、载货汽车共7710辆;公路客运量为4870万人,货运量为609万吨,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为253095万人公里和42216万吨公里;全市航道里程达522公里,共有水运码头152个,各种轮驳船1147艘,水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为369万人和616万吨,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为2432万人公里和151202万吨公里;全市铁路线路总长度316公里,铁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为335万人和173万吨,交通运输秩序良好,基础设施稳步改善,大别山腹地公路、团黄高速公路、红麻高速公路、江北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下巴河大桥的动工兴建、鄂黄长江大桥的全线合拢,以及整个路网建设的加强,都为黄冈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邮电通信日新月异。全市全年共实现计费邮电业务总量5.95亿元,比上年净增1.04亿元,增长速度为21.2%。

全市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59.3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3.2万门,城乡电话用户分别发展到27.6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0.2%和4.7%,移动电话用户和国际互联网用户分别发展到15.4万户和3.44万户,比上年增长1.14倍和1.2倍多,全市124个乡镇办全部实现了通邮、通电话、通电话的村4198个,占97.6%;全市电话普及率为7.68%,即平均每百人拥有7.68部电话,其中市话普及率为21.94%;邮政全年报刊发行总量10182万份,全市邮电局所已发展到174个。

六、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整个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商品流通秩序较好,购销两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日时限的延长,“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消费稳步增长的亮点,特别是首届中国黄冈东坡文化旅游节、大别山科技节等节会的成功举办,采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方式,进一步激活了消费品市场。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市、县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26.86亿元、35.05亿元和55.02亿元,增速分别为11.5%、26.3%和1.6%。在全部消费品零售额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为83.93亿元,餐饮业零售额为11.34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为2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个、12.8个和10.1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受“9.11”事件和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影响,虽然黄冈外贸出口曾一度受到冲击,但出口创汇形势稳定,利用外资形势看好。全市全年海关统计外贸出口总额为9768万美元,与上年相比,负增长6.3%,全年实际利用外3150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64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和1.4倍多。

在国内外贸易保持繁荣的同时,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年末全市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为98.8%,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4%,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1年,全市财政收入继续增长,财政收支基本平稳。财政收入增长5.8%,达到21834万元,其中,上划中央收入比上年下降1.6%为404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7.3%达到177702万元;全年财政总支出为287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支授农业生产支出618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610万元,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81240万元。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5.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4.8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5.82亿元和1.7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83.5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20.03亿元,商业贷款73.51亿元,农业贷款22.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86亿元、减少1.23亿元,增加3.5亿元和0.9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43.04亿元,其中,定期储蓄113.1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3.64亿元和19.22亿元。金融机构存贷差额由上年末的28.29亿元缩小为8.36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步增强,全市全年保险总金额为164.35亿元,保费收入达到3.04亿元,保险赔付支出为1.26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86.97%、16.03%和44.8%。

八、科教文卫、广播电视和体育

2001年,全市共有科技开发机构385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600人,其中,县级以上科技开发机构45个,科研人员734人。全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5个,取得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项目72个,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42个。专利批准量80件,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13100万元,一年一度的大别山科技节成效显著。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21万人,普通中学371所,在校学生48.71万人;小学3414所,在校学生83.1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共有幼儿园95所,在园幼儿7.06万人;全市现有普通高校和成人大专学校共3所,在校学生共1.8万人;黄冈中学扩建工程的完成,标志着黄冈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阶段。

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广播听从6783万人,覆盖率为93.86%;电视观众682.98万人,覆盖率为94.5%,卫星地面接收站共1321座,广播电视职工人数已达3168人,又有一批贫困落后山村在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相继通广播电视。

文化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年末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站)24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6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共拥有各类藏书96万余册,电影发行放映单位510个,电影观众达260万人次,全年出版各类报纸9850万份;中国首届黄冈东坡赤壁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较好地展示了黄冈;全市共有22个涉外饭店;全年共接纳8100名大陆以外的游客到黄冈旅游观光,共创外汇收入92万美元。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市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市第一人民医院已跻身全国三等甲级医院行列,全市已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69个,其中医院31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已达21418人,共有医生8149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已达13701张。

体育事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运动会36次,参加人数0.85万人次;举办乡镇级体育运动会324次,参加人数1.68万人次;实际参加体育达标活动学生数101.6万人;全市体育场地已发展到4546个;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建市以来,黄冈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已达35.6平方公里,城市行政区域面积376.2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2.05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68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90公顷;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520.7万平方米,排水管道总长度123.4公里,全年日均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3万吨,全年供水总量已达3695万吨;全年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8030万立方米;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88辆,出租汔车数已达596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