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黄冈市统计局

全年共实现邮电业务总量4.91亿元,其中,电信业务量3.66亿元,邮政业务量0.99亿元.

全市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4.6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1.3万门,年末城乡电话用户分别发展到21.2万户和25.4万户,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5.4%和27%;无线寻呼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发展到4.03万户和7.2万户,全市所有乡镇都实现了通邮通电话,通电话的村4009个,占93.2%;电话普及率达到6.42%,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6.4部,其中,市话普及率为16.55%,即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16.6部.邮政全年报刊发行总量达到12008万份.邮电局所发展到174个。

六、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内外贸易彻底消除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使整个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购销两旺,商品流通秩序良好。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速较上年加快了1.8个百分点,是连续三年来增长最快的。其中,市、县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24.1亿元、27.8亿元和54.1亿元,增速分别为15.1%、2.1%和13.4%。在全部消费品零售额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为76.3亿元,餐饮业零售额10.1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19.6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5.1%、12.0%和-4.6%。

外贸出口创汇呈恢复性增长之势,全年海关统计口径外贸出口总额为104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5倍,这一增幅是历年所没有的,而且是自元月份开始,就一直保持成倍增长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达到2918万美元和1090万美元.黄冈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

市场物价仍未浮出水面,继续呈回落之势。年末全市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为98.7%,仍比上年回落了1.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只有99.2%,浮出水面仍差0.8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0年,全市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0.7亿元,比上年增收1.59亿元,增长8.3%,其中,地方收入16.6亿元,增长10.8%,中央收入4.1亿元,负增长0.6%.全年财政支出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存贷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9.4亿元,比年初增加15.43亿元,同比多增6.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119.4亿元,比年初增加11.3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年末达到177.69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13.5亿元,同比少投放10.8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民保险意识逐步增强。全市全年保险总金额达到87.9亿元,其中财产险占72%为63.6亿元,人寿险只占近28%为24.3亿元,全年保险收入增长15.5%,达到2.62亿元,全年保险赔付支出与上年持平为0.87亿元,但赔付率只有33.3%,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

八、科教文卫、广播电视和体育

全市共有科技开发机构385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共2560人,其中,县级以上科技开发机构45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708人.全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3个,总投资25008万元,取得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项目65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项目38个。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144万元,批准实施专利达到70件,增长22.8%,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增长37.8%达到11500万元。大别山科技节的成功举办,是黄冈科技兴市的重要举措之一。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2.1万人;普通中学366所,在校学生43.2万人;小学3800所,在校学生89.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共有幼儿园250所,在园幼儿7.1万人。全市现有一所成人大专学校和两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共1.5万人。去年全市参加高考人数20403人,较上年增加2449人,其中,上线总人数为13525人,上线率为66.3%。在上线人数中,上省线人数11430人,较上年增加6480人,上省线率也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高考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均创历史新高。全年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1.9%达到5.05亿元。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黄冈广播电视传播中心以及东方文化广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黄冈广播电视事业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启动,黄冈又有一大批贫困落后村跻身通广播电视行列。目前,全市共有广播电台9座,电视台10座,广播听众667万人,覆盖率为93.2%;电视观众人数达668万人,覆盖率为93.5%。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站)24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6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共拥有各类藏书95万余册,电影发行放映单位510个,电影观众230万人次,全年出版各类报纸9800多万份,省黄梅戏剧团等单位排演的部分剧目多次进京上演并获奖。

卫生事业明显进步。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医疗和医药部门的顺利分设,全市医疗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已跻身全国三等甲级医院行列,全市已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共1044个,其中医院31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共21399人,有医生7219人,卫生机构病床数14152张,比上年增长33.9%。

体育事业发展迅速。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市广泛深入的开展,体育事业发展迅速,2000年,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体育动动会  次,比上年多举办185次,参加运动会人数在14.4  万人次;举办乡镇级体育运动会459次,参加人数达17。9万人次;实际参加体育达标活动学生数88.7万人,全市体育场地已发展到4015个。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0年是黄冈市撤地设市以来城市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城市功能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建规划的编修,城市供排水设施的完善,道路建设的标准化和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的加强和城市形象的增强等方面。目前,城市规划区面积已达35.2平方公里,建区区面积23.9平方公里,市区绿化率为20.3%,绿化覆盖率已达27。1%,公共绿地面积1300公顷,公园面积为369.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增加到14.29平方米,公园面积已增长到  公顷,城市出租汽车数比上年增长17.7%,达到1776辆,公共汽车数比上年增长38.1%达到1600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3.28%,工业废气处理率为95.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3.96%,供排水管道总长度分别达到952公里和704公里。全市城建设总投资5.1亿元,其中市区建设投资1.3亿元。全市环保活动经费1699万元,城市街道整洁,环卫管理强化,交通流通秩序良好,文明市风开始形成,广大市民城市意识明显增强,一个人人热爱黄冈、建设黄冈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十、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共35.8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4.74万人,使用农村劳动力1.46万人,女性从业人员12.87万人,占从业人数的35.87%,全年共安置下岗职工1.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职工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加199元达到4855元。由于企业目前正处于新老体制转换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职工仍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