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鄂州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克服“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齐心协力抓项目,迎难而上促发展,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速度、效益和后劲同步提高,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65.2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10.8%。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至2003年末,列入市级“两改”计划的118家企业,已有113家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协议安置职工42776人,分别占总数的95.8%和95.3%,一批强势民营企业迅速成长。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市、区行政机构分别减少22.2%、11.8%;行政编制分别减少28.7%、21.6%。乡镇事业机构精简60%,编制精简25%;撤、并、转市直事业单位78家,精简编制1902名,分流安置职工2399人。全面推行部门预算、财会集中核算、政府采购制度和乡镇“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

经济环境继续改善。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全面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责任追究制,政务公开力度加大,政府各部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二、农业

2003年,我市虽然遭受了早春低温、夏涝、伏旱自然灾害和“非典”双重影响,但是各级政府坚持“防非”保大局、抗灾保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畜禽养殖、蔬菜瓜果、花卉苗木四大支柱产业,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水产放养面积586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200公顷。4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经建成,10个万头猪场已初具规模。

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年粮食产量23.44万吨,比上年下降6.8%;棉花2517吨,下降1.9%;油料5.02万吨,增长16.6%;水产品13.0万吨,增长14.2%;蔬菜68.6万吨,增长13.4%;水果2.2万吨,增长15.8%;肉类6.0万吨,增长6.8%;家禽出笼840万只,增长4.3%;牲猪出栏61.9万头,增长11.7%。在提高产量和价格上涨的双重作用下,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0.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8.6%。

造林绿化事业发展较快。加强退耕还渔等建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83公顷,退耕还渔7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5.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2.36亿元,增长15.8%;重工业完成33.57亿元,增长14.8%,轻工业完成12.42亿元,增长11.3%。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9.98亿千瓦时,增长24.3%。全年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6.64亿元,增长31.7%;实现利润6.09亿元,增长64.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056万元,增长88.4%。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7.4,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产品经营品牌意识增强,适销对路产品大幅增长。全年完成铁矿石原矿量200万吨,比上年增长7.5%;成品矿336万吨,增长11.2%,其中球团矿10.1万吨;钢产量222.14万吨,增长15.0%;成品钢材209.82万吨,增长17.1%;铝材6177吨,增长10.5%;水泥166万吨,增长39.5%;金属制液体储藏罐8984吨,增长24.1%;发电量311652万千瓦时,增长23.3%;釉面砖185万平米,增长85%;道路沥青115519吨,增长68.6%;服装641万件,增长49.8%。

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加大,安全形势平稳好转。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87起,比上年下降53%;死亡58人,下降15.9%;伤358人,下降43.7%;经济损失250.6万元,下降20.7%。

房屋施工面积再创新高,建筑业增势喜人。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实现利税总额0.8亿元,增长14.3%。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8.68万平方米,增长36.5%;房屋竣工面积294.59万平方米,增长66.7%,均创历史新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32.3亿元,增长21.8%,集体经济投资2.26亿元,下降4.1%,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1亿元,增长19.2%;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6.7亿元,增长8.8%,技术改造投资12.3亿元,增长48.1%,房地产开发投资2.3亿元,增长28.9%。其中,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竣工面积22.5万平方米,增长6.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重点跟踪项目77个,比年初增加28个。程潮铁矿120万吨球团矿厂、鄂钢轧钢改造工程、武大新材料二期等18个项目竣工投产,武钢500万吨球团矿、鄂钢1000立方米高楼改造、鄂钢6米焦炉、世纪新峰400万吨水泥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非典”以后,居民消费信心迅速恢复,消费品市场明显回升。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42.09亿元,增长9.7%;餐饮业3.76亿元,增长22.0%。

外地大型商业集团进军鄂州。深圳万联、武商集团、上海华联等大型商业企业先后在我市开设连锁店,推出了集休闲、购物、观光、饮食、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超市、大百货、大菜场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活跃了我市的商业经济。

市场物价稳中见升。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9%,居住类价格上升6.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5.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2.3%。除此以外,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3.4%,衣着类价格下降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3.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8%。

生产领域价格明显回升。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3.5%,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升5.1%。

六、对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