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鄂州市统计局

十一、城市建设和管理

中心城区发生新变化。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完成了沿江大道(淋家河段)、建设街商业步行街、南浦虹桥,在建道路有滨湖东路、滨湖南路延伸、沿江大道(蟠龙矶段、油厂段),另外还完成了滨湖西路彩砖铺设及十一号路下水道铺设,建成城市道路和桥梁面积4.3万平方米,在建城市道路面积24.3万平方米。完成洋澜湖破堤总长21820米,破堤土方147140立方米,增加湖面2709亩。城区污水截流系统,滨湖桥、城东提升泵站和茅草湖污水处理厂已于2003年6月试运行,城区污水得到有效收集,洋澜湖水体、水质状况明显改善。中心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223.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8%,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4平方公里。

小城镇建设扶持力度加大。全年共筹措9121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342个行政村已经完成了251个村的规划,三山村规划设计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2003年度村镇建设规划项目三等奖;三浃村村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2003年度村镇建设规划项目优秀奖。

公用事业日趋完善。年末中心城区已经拥有公交线路8条,拥有公交营运车辆585辆,比上年增加51辆,全年完成公交客运量2694万人次,比上年略有增长。自来水日供水能力90万吨,受益人口38.7万人。全社会用电量23.3亿千瓦时,增长22.2%。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74,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万吨,烟尘排放量1.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6万吨,废水排放量5150万吨。

危险品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收缴剧毒氰化物12公斤,毒鼠强48公斤,废弃放射源2个,消除了一批重大环境隐患。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全年出生人口11324人,出生率为10.87‰,死亡人口6125人,死亡率为5.88‰;全年净增人口9200人,自然增长率为4.99‰,比上年上升1.12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4.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3.89万人,占51.5%,农村人口为50.75万人,占48.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0元,比上年增加506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2832元,增加139元,增长5.2%。城镇居民居住、交通通讯占家庭总支出比重达18.3%,比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家庭社会保障支出人均237.60元,比上年增长26.8%。

十三、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镇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53.1万人,比上年增长2.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控制在4.5%以内。

再就业压力得到积极化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等系列配套文件,全市四个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36个,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12万人,办理下岗职工优惠证1.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2.09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城镇老年福利机构20个,床位956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120个。全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数达19个,覆盖率达100%,4690人接受了农村传统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1.9万元,接受社会捐赠99.8万元,23465人次受益。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市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市区有11.8万户次家庭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60.5万元,比上年增长48.8%。城镇从业人员三项保险覆盖面明显扩大,参加失业保险4.4万人,增长4.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99万人,增长8.7%,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43万人,参保人数上升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