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鄂州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050万美元(海关数),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口总额5280万美元,减少1.6%;进口总额5770万美元,增长7.0%。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上年的5%上升到1%。服装出口比重下降,由上年的85%下降到70%。葛店开发区人福科技公司医药产品出口14万美元,提升了全市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2003年新增外贸自营出口企业15家,使我市有外贸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7家;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5个,比上年多3家;实际利用外资5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对外劳务输出172人次,增长21.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市独立核算运输企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372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7%。其中,公路4916万吨公里,增长10%;水运18313万吨公里,增长5.4%。完成旅客周转量59547万人公里,下降17.6%。其中,公路59205万人公里,下降17.7%;水运342万人公里,增长1.2%。全市邮政通讯行业完成业务收入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年末累计电话用户(含移动)达到33.62万户,比上年增长26.4%。宽带网用户1.44万户,增长89.2%。

大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努力扩大旅游业规模。A级景区从无到有,现有4A级景区1家,2A级景区2家,新增假日、君泰、万达、广源4家旅行社,“农家乐”、“渔家乐”旅游休闲项目发展到近百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发展到8100多人。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97.5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665人次,港澳台游客3880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7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310.7万美元。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5.3%,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25%。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850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工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9.4%,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市级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5.4%,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0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了对企业技改、科技、文体、医疗、教育、城建、社会保障等事业的投入,挖潜改造支出4050万元,增长25.9%,科技支出888万元,增长19.0%,文化广播事业支出1994万元,增长19.8%,医疗卫生支出2533万元,增长21.0%,教育支出13138万元,增长12.1%,城市维护费支出7371万元,增长21.6%,社会保障支出1501万元,增长10.0%。

金融形势稳定,效益进一步好转。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08亿元,比年初增加16.6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63亿元,增加9.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3.7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亿元,剔除全年核帐呆帐贷款,实际比上年增加12.91亿元。2003年金融机构减亏1.86亿,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9.53个百分点。

保险密度明显提高,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人均保险年支出140.67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保费收入14829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95万元,减少3.9%,人身险保费收入11734万元,增长23.1%。各类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6200万元,上升17.4%,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782万元,人身险给付(退保)支出3418万元,分别增长29.5%和9.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学在校生6500人,比上年增加1441人,各类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87728人。小学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达到96.9%,高中入学率达60%。

教育信息化跃上快车道。市区镇三级均建立了教育信息资源库,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208所学校建立了微机室,96所学校建起了地面卫星接收站,34所学校开通了“校校通”工程,12所学校建起了闭路电视教育系统。

民办教育长足发展。全市共有6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656人。其中,3所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99人;3所民办小学,在校学生1257人。

科技发展动力增强。全年共争取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52项,其中,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7项,国际科技合作2项,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攻关项目17项,高科技产业化项目5项,争取项目资金2.1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光信息记录用高分子纳米符合材料”、“纳米氧化锆粉体”、“高强度PRC热敏电阻”、“欣雪灵囊批量化生产”等14项新材料、生物医药项目得到扶持;鄂丰、多佳、鄂重等企业推广使用CAD/CAM/CAE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设计、制造能力明显提高。

科技研究与交流取得新成果。全市有5家企业与华中理工大学、铁道部车辆设计院等大专院校实施联合技术攻关,聘请了18位院士专家作为专家顾问团成员,引进2批次国外专家解决技术难题。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影视业迈上新台阶。全市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专线杆路增加了244.1公里,有线电视网络总长2691.2公里,增长50.0%,电缆2274公里,增长37.4%,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5%,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9%,有线电视入户率26.8%。卫星地面收转站比去年增加9座,21件作品获全国全省各类奖项,与中央台、省台和其他强势媒体的联系与合作上稿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被省台采用稿件791条,中央台采用稿件39条,2003年广播电视经营创收23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配合市区基本建设完成43个工地的文物勘探考古发掘工作,勘探面积12.5万平米,发掘古墓21座、古井41口,出土文物356件。全年共出版报纸和报型内部资料588期、1660万份,出版期刊和刊型内部资料28期、15.5万册。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98个,卫生人员5280人,年末实际开放床位数2616张,其中乡镇卫生院21个,年末实际开放床位数745张。浙江尼尔迈特公司成功整体收购市二医院,实现医院体制布局的重大调整。抓好“非典”防治,全年无1例“非典”病例。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控制在13/10万、25/10万的低水平。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03年,我市在十一届省运会上,争金夺银,取得了19金、15银、6铜的好成绩,举重获金牌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二,乒乓球获男子少年甲组团体第二名;全市体育协会发展到17个,全民健身路径达到27条,销售体育彩票2506万元,捐资新建社区体育活动设施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