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十堰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15亿元,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56.87亿元,增长14.3%,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总额36.28亿元,增长8.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9.88亿元,增长11.2%;餐饮业12.46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0.81亿元,增长8.2%。集市贸易呈现旺销景象。全市集市贸易交易市场175个,商品成交额115.68亿元,增长66.6%,其中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6个,成交额39.89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呈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进出口额79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8%,进出口总额与GDP比率为2.7%。其中进口总额4388万美元,增长37.8%;出口总额3548万美元,增长2.0%。县市出口势头强劲。全年县市区共完成外贸出口2192万美元,同比增长92%。资源性特色产品累计出口695.7万美元,增长595%。以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为骨干的企业共完成出口2958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3.4%,比上年增长7.1%。全市出口商品达到12大类91个品种。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4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直接利用外资突破3000万美元大关,达到30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利用国外政府贷款446万美元,增长16.4%。引进市外境内资金l7.38亿元,增长1.45倍。全年利用外资项目36个,比上年增加19个。合同利用外资l1223万美元,增长141.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年末各类汽车拥有量42633辆,增长17.4%。各种营运工具12549辆(台),增长21.9%。全年旅客运输量4643.91万人,增长49.9%,旅客周转量162221万人公里,增长9.8%。货物运输量1534.09万吨,增长14.1%。路网建设继续推进。年底全市在册公路总里程8755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850公里。有路面公路7945公里,路面铺装率达89.6%。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7.51万户,增长38.1%;新增移动电话14.75万户,达到37.69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33万户,增加2.06万户。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5.20万门,比上年增长15.4%。

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全市旅游景点75处,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0%。其中,境外游客1.l0万人次,下降56.0%;境内旅客419.9万人次,下降11.8%。实现旅游总收入16.9亿元,下降14.6%。旅游创汇344.9万美元,下降21.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市财政总收入2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7亿元,增长6.1%;省级收入2.18亿元,增长l6.2%;中央收入12.14亿元,增长16.4%。分部门看,国税收入增长11.7%,地税收入增长6.6%,财政部门收入增长7.2%。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完成财政支出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4.45亿元、医疗卫生费支出1.40亿元和行政管理费支出3.3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6%、11.9%和9.6%。

金融形势保持稳走。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9.73亿元,比年初增加29.5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83.65亿元,增加31.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0.06亿元,比年初减少3.9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97亿元,短期贷款减少4.53亿元。货币供应量保持增长。全年现金收入629.65亿元,现金支出645.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和16.3%,净投放货币15.41亿元。

保险业快速增长。全年保费收入6.89亿元,增长2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9亿元,增长3.3%;寿险保费收入5.30亿元,增长35.9%。支付各类赔款2.11亿元,增长3.4%。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0.86亿元,增长11.7%;寿险给付1.25亿元,下降1.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815所,在校学生67.8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招生6895人,在校生21466人;普通中专13所,招生4067人,在校学生11327人;普通中学213所,招生9.56万人,在校学生26.44万人;普通小学1446所,招生3.82万人,在校学生31.99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9.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职业初中7所,在校学生2069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3954人;成人中专5所,在校学生1156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8838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738人。幼儿园108所,在园幼儿3.84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28家,共安排县级科技项目l47项,科技三项费993.38万元;市级科技项目82项,科技三项费450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1项,科技三项费414.52万元。全年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11项,获市级科学进步奖39项。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78项,合同成交金额8043万元。专利申请登记294项,比上年增加92项。批准专利210项,增加45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200次,举办群众文化展览110次。艺术表演观众148万人次,增长2.8%。报刊发行量1.3亿份,其中《十堰日报》发行量为1168万份,增长3.6%。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广播覆盖率达到84.2%,电视覆盖率89.0%,分别比上年提高0.2和1.0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34.83万户,覆盖率33.5%。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l0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2个;病床床位940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9099张;卫生机构人员16938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1019人,其中执业医师4891人,注册护士3379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32个,床位2351张,卫生技术人员4259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1473个,乡村医生、卫生员180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在省以立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奖牌54枚。其中,金牌17枚,银牌15枚,铜牌22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有88.0%的乡镇成立了全民健身机构。

十一、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

环境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全市己建成尘烟控制区12个,面积75.60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6个,面积70.52平方公里。全年污染治理投资2500.4万元,治理污染项目60个。新增治理“三废”能力有:废水1811吨/日、废气18万标立方米/时、固体废物310吨/日。城市环境综合建设全力推进。全市人均道路面积9.43平方米。拥有标准营运车辆540台,出租车902辆。园林绿地面积1391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5%。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70.55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17451万立方米,煤气供应总量1800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量11557万吨。